《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读书笔记1000字: 遥记第一次听培东老师的课,是在双流中学正道语文首次年会上。肖老师甫一亮相,宛然古代退却长衫,剪掉长辫的书生翩然临于三尺讲台。他讲授的是初中篇目——琦君《春酒》。磁性的嗓音渲染、精准的问题设置、恰到好处的点拨,将文中粒粒文字酿成一坛令人微醺的语文教学美酒。 今日重逢,见字如面。翻开《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循着文字的踪迹峰回路转,一个疑团渐渐解开:情者,文之经。若论情,如今“滥情”的语文课例可谓多矣,却只让人心生别扭;肖老师的课为何能在不经意之间,开启心中美好的情感? 目光渐行渐远,比较琢磨了好几个课例,豁然开朗:肖老师的课之所以不流于“矫作”,是因为将情感浸入理性细细淘洗过。且看—— 《山羊兹拉特》一文,其确立的主题是呼唤人与动物真诚的情感,诚如肖老师在题记所说:“把一朵花的微笑读成祝福,把一声羊的‘咩’叫读成警醒,让每一粒葡萄都能背诵夏日时光的名字。浅浅的,让最真诚的你走向最清纯的眼睛。” 本课教学思路为:整体感知——拯救兹拉特最重要因素:情感——情感的变化——读出“咩”字无限真情。毫无疑问,“情感的品味”是全篇的重点。但是,令人费解的是,师者却没有“激情导入”,生硬地在学生心里植入无病呻吟。而是请一位同学试着用最简练的语言,给大家说说小说的故事梗概。当同学仅从情感角度来概括的故事内容时,则要求从故事情节的角度再给予补充,最后将两者的内容整合成相对规范的故事内容—阿隆在卖羊路上遭遇到暴风雪,山羊兹拉特协助阿隆共同战胜困难并安全到家,经此磨难,阿隆一家与山羊的感情越来越深厚。 这是不是在暗示我们:终于情,不见得始于情? 在探究“拯救兹拉特最重要的因素—情感”环节中,情感亦是随着对问题的层层抽丝剥茧般的分析中,才慢慢渗入心间。肖老师首先花了大量时间让学生“漫谈”因素,值得一提的是,学生的发言有时是事实的陈述,并非是事理的概括,比如:“生4:如果不是山羊兹拉特没奶的话,主人们也不会将它卖掉。”肖老师及时追问:“迫于无奈,是吧?”这个孩子的思维在一瞬间即得到了收束。在学生表达自己看法时,适时追问:“你继续说说,暴风雪为什么那么重要?”,“感情?你从文章的哪些地方能找出这种纯真的感情?”…… 在学生发言完毕后,教师将同学们的发言梳理为两类:内在情感与外界因素。这是令人击节的教学智慧!多少次,当我们的问题在轰轰烈烈的讨论和回答之后,就沦为空中飘零的落叶,只能叹息着地。读后感·肖老师不仅梳理情感,更是及时亮出了一个通往情感路牌:“最重要的因素究竟是哪一个呢?”引导学生思维聚焦,去粗取精。 情感应该是在对语言的品味咀嚼中自然生成的。文学作品情感的品鉴不该是一见钟情,日久生情方刻骨铭心。应该是对故事内容的整合提炼中,结合语境品读词义的过程中自然生成的。所谓藏而不露是也,所谓春秋笔法是也。作者:肖培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