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活化民间文学类非遗传承

http://www.newdu.com 2018-11-28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段丹洁 参加讨论

    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民间文学传承的土壤发生了巨大改变。当前,民间文学生存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哪些改变?民间文学创作与传承面临哪些问题?如何鼓励与培养基层民间文学传承人?在日前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班上,学者们给出了答案。
    文化生态发生变化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院教授林继富表示,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不断抽离民间文学的受众群体;互联网和新媒体的飞速发展,降低了民间文学的吸引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让一些依附于传统农业生产劳作模式的民间文学形态消亡,如纤夫号子等。这种文化生态的改变,使一些民间文学形态出现了“有艺人没观众”的现象,甚至濒临失传。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施爱东举例说,以肢体语言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视频文化流行,让视频平台占领了几乎所有基层文化市场,导致民间文学受到严重冲击,生存堪忧。
    谈到当前基层民间文学赖以存在的文化生态的变化时,三峡大学民族学院副院长曹大明表示,主要体现在生态环境、教育因素、社会娱乐形式、社会生活方式等方面。现代社会的传统生态要素消失、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了基层民间文学文化生态的变化,降低了基层民间文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创造与时代同步的民间文学
    曹大明介绍了近年来基层民间文学的保护工作。研究人员深入基层,全面搜集、采录了我国基层民间文学的文本,并以文本或数字化的形式进行保存,认定和保护了一批基层民间文学的传承人。同时,对基层民间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功能、属性、保护传承的特征等开展了比较全面、深入的研究。
    但民间文学传承保护的成绩参差不齐。施爱东表示,一些已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间文学,得到了政府文化部门的扶持。但很多没有被列入名录的民间文学,未能得到有效保护。事实上,民间文学的传承和发展,群众基础是关键。
    在曹大明看来,未来民间文学必须从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以适应新的文化生态和社会需要。内容上,既继承传统,又创造出反映新时代社会变迁、符合当代人审美价值和情趣的民间文学;形式上,需要与地域特色文化结合,利用现代技术和新媒体,改编、创造出人们喜闻乐见、易于接受、能广泛传播的民间文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