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女孩(1958年) 高原峡谷(1956年) 初踏黄金路(1962-1965年) 扬青稞(1957年) 牧羊女和羊(1989年) 守望(2014年) 11月9日至18日,由中国美协、中国国家画院、四川省文联、四川省美协、成都画院、北京画院共同主办的“雪域放歌——李焕民艺术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展出。此次展览共展出了艺术家创作的70余件作品,包括版画、油画、素描、创作稿、写生稿等,系统地梳理了李焕民一生艺术的创作脉络。 作为知名版画家,李焕民是新中国现实主义思潮中非常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他的艺术与西藏主题密不可分。1953年,年轻的李焕民第一次进入西藏,从此在日喀则、江孜、亚东、当雄、唐古拉山、格尔木、若尔盖草原等地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在半个多世纪的版画艺术创作生涯中,他进藏30余次,在藏区停留的时间少则一两个月,多则一年半载。展览现场展出了根据李焕民的女儿李青稞、儿子李江的回忆绘制的一张“进藏地图”,梳理了艺术家的进藏经历。通过这张地图,观众不仅能看到李焕民每次进藏的时空坐标,更能感受到他西藏主题版画的创作历程——入藏初期,侧重再现对藏民生存样态的关怀;“文革”后,逐渐弱化作品的主题性,创作倾向浪漫主义的诗意表达;而1990年起则开始寻找藏地的精神性表达,超时空的永恒性和纪念碑式的意味是这个时期的典型特征。 李焕民的作品描绘了西藏历史的变迁,见证了西藏社会的变革。在他的工作室中积累了成百上千幅创作手稿,每幅版画作品背后都是大量的写生、小稿,有些作品从最初构思到最终完成,甚至可以跨越数十年。他身体力行地告诉我们,何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搞创作关键是深入,深入研究生活,发现新东西,如时代痕迹、审美、气质。”李焕民深知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去生活中观察体会,去源头中寻找美的存在,深入生活不是走马观花,而是真正用生命融入其中。他的艺术人生体现了真正的文化自觉,对当下的美术创作以及人才培养有很多启示性意义。 李焕民在讴歌藏区人民和那片土地的同时,还担任了中国美协和四川美协的领导工作,他倾注了满腔热忱和心血,致力于推动四川版画艺术的发展以及对年轻版画家的培养。徐匡、阿鸽、尼玛泽仁、其加达瓦等活跃于当今美术界的艺术家,都曾得到他的指导与培养,至今念念不忘。展览还专门开辟出一块空间,其中陈列着李焕民为诸多艺术家写的文章,正如艺术家尼玛泽仁曾说过的:“对藏族画家的培养,也是李焕民艺术成就的组成部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