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综述 >

现实的书写 史志的格局——报告文学的40年

http://www.newdu.com 2018-11-16 文艺报 李炳银 参加讨论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报告文学,以其真实文学的现实观察和独特书写,始终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的脚步,是积极参与这场伟大变革,并真实客观地讲述中国故事最直接、最深入的文体。在回望改革开放40年历史道路的时候,报告文学的成果可以侧影和传递丰富鲜活的历史内容和信息,足可以成为见证历史的重要参考。
    1978年1月,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发表之后,立即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振荡效应,更重要的是这部作品以大胆的真实性,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拷问。作品展现了陈景润在政治活动严重干扰,物质条件非常艰难的环境下,不顾打击、嘲讽和误解,痴情于数学研究并取得重大成果的经历。作为一种社会变革的先声,作为一种社会思潮的动向,作为一种人们愿望目标的强烈诱导,这样的作品具有大的社会现实振荡和推动作用。很快,又有黄宗书写植物学家秦官属坎坷科学人生的作品《大雁情》,有理由书写数学家华罗庚和小麦专家蔡旭生命曲折经历的作品《高山与平原》《依傍田野的小屋》,等等。这些对于神圣和高尚遭遇不幸情形的书写,这些真实动情的诉说,使人们看到了报告文学这种独特文体的现实力量,从而进一步鼓励和引发了更多作家积极广泛大胆的社会思考。一时间,回望和反思此前怪异社会人生情形的报告文学迅猛发展,更成为大潮,成为当时备受社会读者关注的重要文学现象。这些报告文学作品,因为真实书写了人们此前疑惑的环境和令人痛心的人事,传递了人们强烈渴望社会转变的情绪,为推动拨乱反正的思想潮流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或者说,这些报告文学作品本身,就是社会反思和寻求拨乱反正、追求思想解放潮流的一个重要部分。
    报告文学这种源自社会现实和民众内心的呐喊,是改革开放锣鼓的先声。继之,被称为“社会问题报告文学”类型的作品大量出现,这是非常重要的报告文学创作现象。像赵瑜的《强国梦》、张敏的《神圣忧思录》、徐刚的《伐木者,醒来!》等,这些善于发现、勇于面对社会复杂矛盾和各种问题的作品,是报告文学对此前作品中曾经存在的审视批判风格的继承和有效延伸,表达了渴望改变和接近理想的追求。报告文学在社会变革的过程中,强化了自身的社会参与性和影响力,其实也是对社会现实呼应的一种自觉选择,实现了文学与社会现实生活的互动。这些作品,因为话题具有很强的现实生活关联性,内容阔大丰富,表达独特深入,情感真挚昂扬,造成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同时也体现出刚劲、思辨、宏阔的个性风格,从而使报告文学作家站在了社会时代生活的前沿,他们积极参与社会的观念更新和变革进程,用自己的写作,展露出自己的社会道义承担和智慧才能。
    在社会现实生活中观察,并善于从问题出发思考的创作方式,与报告文学这种文体有一种内在的契合。报告文学对于每一个新的表现和成果,总是给予热忱的关注和扶助,积极地拥抱改革开放的新生活。柯岩的《船长》、李士非的《热血男儿》、李延国的《中国农民大趋势》、黄宗英的《八面来风》、袁厚春的《省委第一书记》等报告文学,带着中国社会生活浓郁的生长气息和勃发的姿态,在文学的舞台上强劲生长。“从分田分地真忙”的乡村土地生产承包制推行,到令人陌生甚至不解的特区开发,再到都市的商场和部队的军营,到处都在一种新的改变中显示出生机。报告文学激情的感受和书写,真实地再现了中国大地上火热滚滚的变革热潮,真诚地赞美改革开放获得的辉煌成果。这里有真实生动的中国精神、中国性格、中国故事,更有对中国风景和中国形象的动情描绘。
    报告文学在40年的创作过程中,既不偏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也不缺席所有的不幸和灾难救助现场,勇敢地担负起责任和行动的重担。2003年的“非典”发生后,举国震惊。危机关头,报告文学作家没有退缩,勇敢地走到防治救灾的第一线,真实记录和书写了当时那危急情景,书写了很多勇敢动人的抢救故事。何建明的《北京保卫战》、徐刚的《国难》、杨黎光的《瘟疫:人类的影子》、王宏甲的《非典启示录》等,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2008年春天,中国南方遭受严重冰雪灾害、5月12日汶川又发生巨大地震灾难,报告文学作家急赴灾难现场,真实动情地描绘艰难的救灾情景和感人至深的情感故事,出现了李鸣生的《震中在人心》、何建明的《生命第一》等影响深远的作品。报告文学免不了要受到现实生活的影响,甚至某些支配,这是这种文学的社会生活关系属性所决定的。但是,报告文学写作同样对作家的题材选择和内容表达给予尊重。几十年来,就陆续出现了很多以报告文学这种文体关注历史现实重大题材和特殊社会生活事件的优秀作品,使报告文学的丰富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郭晓晔的《东方大审判》、岳南的《南渡北归》、赵瑜的《寻找巴金的黛莉》、王旭烽的《家国书》、聂还贵的《中国有一座古都叫大同》,还有像钱刚的《核火》、徐刚的《黄河万里独行客》等等,描述各个不同个性人物在信仰、事业和人生中繁复经历情形的作品,这些涉及到农村城市和很多重大工程建设、科学创造辉煌成就及国家方方面面内容的激情报告,无不是对现实中国变化发展的及时观察和描绘,是报告文学作家对生活的热情拥抱,也是报告文学在面对火热的社会生活,面对人民群众伟大的创造成果时的用心书写和真实记录。这些作品都以各自真实精彩的内容表达而深受读者喜欢。这些作品多彩多姿,个性厚重而绚烂,是“大国重器”的重要构成。
    40年来,报告文学作家的创作方向和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坚定地同时代和现实生活相呼应,同频共振,将关注的目光集中到社会生活的大事和焦点上。在某些文体创作走向逼仄和衰落,走向无趣和浮浅甚至颓废,和当今社会生活严重脱节,和读者关注焦点错位和游离时,报告文学的方向不动摇。在社会环境繁复的进程中,报告文学不彷徨,坚定自己的中国立场和文化目标,在深入现实的社会人生中观察、发现、思考,在文学表达过程中表现出独特的个性风格和坚定的使命责任与担当精神。这些更多直接呼应着中国改革开放历史生活的作品,这些深入到社会历史和不同人物生命及精神情感世界的作品,伴随真实社会生活发展进程的观察和思考表达,其本身也已经成为中国40年历史生活的重要一环,其在中国社会伟大进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在精彩地讲述中国现实故事中的杰出表现,已经是被人们充分认可的重大贡献。
    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道路上,始终都有报告文学的热情参与和助力。报告文学既以自己独特的个性声音深情地呼唤改革开放的发展,也以自己的热情书写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是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历史道路和实践交融最为密切,互动最为有力的文学表达。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