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乡土文学新方向

http://www.newdu.com 2018-10-15 解放军报 安歌 参加讨论

    在谈到李瑾的“小人物”故事系列创作时,著名作家贾平凹认为,李瑾是一个雕塑家,寥寥几笔,笔下人物就被刻画得极有生气,各有各的眉目。在我看来,《地衣——李村寻人启事》(人民文学出版社)不仅创造了一种介于小说和散文之间的新文体,而且还自觉探索了乡土文学的一个新方向。
    《地衣》收录了52个普通百姓的普通故事,这些百姓身上,没有宏大叙事,甚至没有城乡和中西双重落差交织而成的追问,只是通过记录他们的日常生活和言行,讲述现实本身。作者笔下的一切都是原生态的,通过还原、记录普通百姓的日常,为他们立传,这个意义上,52篇故事就是52个人物的传记,甚至说是他们的“说明书”。在对每个人物的处理上,《地衣》的手法是小说化的,即通过裁剪、组装人物的日常,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在两千字左右的篇幅内实现对一个人物的形象刻画。而风格上,《地衣》则是散文化的,其“神凝形散”“神收形放”,以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语言展开了一幅真实的乡居画卷。按李瑾个人的说法:“我所记录的人和事乃至里面的每句话,都能在村子里找到声息。我喜欢在电线杆下聊天,观察,并做些简单的笔记,以期把握每个人独特的命运。”在作者看来,这种记录而非纪实性描写与小说迥然有别,其写作手法则又借鉴了小说的技巧。
    李瑾在《地衣》系列故事中虽着力表现人的善、性的美和行的自然,但对假丑恶的一面也没有刻意回避。作品中,李瑾对人物的性格并不进行褒贬,而是通过日常行为或情节的记述予以镜现,留给读者自己判断。比如在《小沈阳儿他娘》中,李瑾并没直接说孩子不孝顺,而是借用了小沈阳儿他娘请儿子吃鸡这样一个细节:“阳儿撕巴着老母鸡,吱儿吱儿的,造了一斤老村长。完事了,嘴上的油也不擦,把两个鸡爪子往怀里一揣,说,给二子儿他娘留着。然后,又嫌乎他娘,请客哪有不请儿媳妇的?怪了事儿了。”
    就《地衣》的艺术特征而言,作品平淡朴素,娓娓道来,如话家常,使“日常生活审美化”,但又不乏机智与幽默,叙事朴实却又很具有杀伤力,在《人民文学》组织的一场《地域写作:开阔地抑或窄门》讨论中,评论家们曾三次提及李瑾的《李村寻人启事》(后集结为《地衣》),认为他“语言最为爽利,但这种语言能够被简单地模仿吗?”
    梁鸿认为,今天书写乡村的人,大部分都已不在乡,已是离乡者。这一批评在宏观上适用于当今绝大部分乡土文学创作。还有人认为,乡村的渐行渐远加剧了人们的历史怀旧。李瑾的出现直接否认了离乡式、怀旧式写作,通过记录普通百姓的日常,与生活保持同步性和同幅度。作者在记录,但绝不是旁观者,也不是回乡者,而是和人民一样,都是历史的“剧中人”和“剧作者”。李瑾的这种努力体现了乡土文学的一种新方向:“作家离地面越近,离泥土越近,他的创作越容易找到力量的源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