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如王一川的“兴辞诗学”,谭学纯的广义修辞学研究,李建军的小说修辞研究,以及泓峻、高万云、李桂奎等人的研究成果。海外汉学家如叶嘉莹、孙康宜、高友工、浦安迪等人亦在文学修辞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的理论成果。 参考文献: [1]郭绍虞.郭绍虞说文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2]郭绍虞.照隅室语言文字论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3]钱钟书.管锥编[M].北京:中华书局,1979. [4]钱钟书.谈艺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4. [5]乔纳森·卡勒.当代学术入门:文学理论[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6]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7]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8]钱钟书.钱钟书散文选[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 [9]傅道彬.春秋时代的“文言”变革与文学繁荣[J].中国社会科学,2007(6). [10]肯尼斯·博克等著.当代西方修辞学:演讲与话语批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11]艾布拉姆斯.镜与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12]周宪.布斯文学研究的伦理关怀[A].韦恩·布斯.修辞的复兴[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9. [13]张江.当代西方文论若干问题辨识[J].中国社会科学,2014(5). [14]希利斯·米勒,金慧敏.永远的修辞性阅读[J].外国文学评论,2001(1). [15]希利斯·米勒.解构性阅读与修辞性阅读——致张江[J].文艺研究,2015(7). [16]保罗·德曼.解构之图[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17]朱光潜.诗论[A].朱光潜全集(第3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 [18]周发祥.西方文论与中国文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19]诺思罗普·弗莱.批评的解剖[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20]诺思罗普·弗莱.作为原型的象征[A].叶舒宪.神话与原型批评[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21]乔纳森·卡勒.结构主义诗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22]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政治无意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23]托多罗夫.巴赫金、对话理论及其他[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 [24]马克·昂热诺等著.问题与观点[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 [25]达维德·方丹.诗学:文学形式通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26]卢卡奇.小说理论·序言[A].卢卡奇早期文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7]诺斯罗普·弗莱.诺斯罗普·弗莱文论选集[M].吴持哲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28]诺思罗普·弗莱.伟大的代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9]毛宣国.修辞批评视域与古代文论的当代价值[J].学术月刊,2009(1).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