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谈蒋光慈的早年译著苏联短篇小说《都霞》

http://www.newdu.com 2018-10-10 文艺报 胡金凤 参加讨论

    短篇小说《都霞》是中国著名革命作家蒋光慈近90年前翻译的苏联短篇作品。这是蒋光慈翻译过的一篇重要作品,体现了他对十月革命后苏联文学的感悟和审美情趣,也影响了他本人的创作。可是这篇作品自1929年3月在《新流月报》发表并收入蒋光慈泽著小说集《冬天的春笑》后,到现在各种蒋光慈文集和译著选本都没有选载。近乎是一篇佚文了。对于这篇作品在蒋光慈探索革命文学艺术性中的作用,研究的也不多。
    蒋光慈在从事创作的同时,还进行翻译工作。蒋光慈还在莫斯科留学时就开始从俄文译介诗歌和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国新文学进入20 世纪30 年代,翻译更是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局面。 以鲁迅、蒋光慈、夏衍、钱杏邨、叶以群为代表的“左联”成员,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倡导、 译介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中坚力量。蒋光慈在 1927 年与瞿秋白(化名屈维它)共同写作了《俄罗斯文学》一书,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题为《十月革命与俄罗斯文学》,介绍十月革命后的俄罗斯文学,下卷题为《十月革命前的俄罗斯文学》。 在作品翻译方面,蒋光慈选择的作家主要是富于革命色彩和阶级意识的作品。翻译了索波里《寨主》,爱莲堡《冬天的春笑》,谢芙林娜《信》,谢廖也夫《都霞》,里别丁斯基《一周间》,曹斯前珂《最后的老爷》,弗尔曼诺夫《狱囚》,罗曼诺夫《技术的语言》《爱的分野》等等,还有相当多的政治、经济学和文学理论单篇作品,可以说是成果丰硕,影响了中国文坛及他个人的创作。
    短篇小说《都霞》出场的只有四个人物,就是赤党军官华西里、白党军官、贵族少女都霞、白军军官太太。特别是作者为赤白这两位军官所设置的不同形象、行事风格及道德品质对都霞的影响,让一个女贵族最后同情革命,想变成一个“大写”的人,“新的感觉包围了她”,“自己感觉崇高”、挺身隐瞒华西里的下落,反抗白军军官的探问,这绝非随意铺排,而是别具匠心。 蒋光慈在刊载《都霞》第一期《新流月报》的编后认为:“《都霞》白色圈中所悟到的党人的崇高,比在‘红’的环境中觉悟的更有价值”,“这种从侧面表现的方法感动人的地方,比从正面写来得深刻”。在《爱的分野译者小序》里,蒋光慈说:“本书……主旨是在于描写新旧恋爱观的冲突。这不是普通的恋爱小说可比,它实在含有伟大的意义,我们由此不但了解革命后的男女关系,而且了解革命的趋向。” 所以,蒋光慈坦承:“我的《丽莎的哀怨》,这一篇就是我的很大胆的尝试。”而《丽莎的哀怨》也因为这种大胆尝试,被认为是蒋光慈代表作之一。而蒋光慈在1926年9月创作的短篇小说《徐州旅馆之一夜》,也可看出受这篇作品影响的痕迹。
    1929年秋蒋光慈在《异邦与故国》日记中提出如何“艺术地将某一期间之社会生活的主要的脉搏,根本的源泉,表现出来”?即革命文学如何避免“政治宣传大纲”加“公式主义的结构或脸谱主义的人物”的弊端?蒋光慈首先注意到了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化。9月15日,蒋光慈在太阳社东京支部会上组织批评《丽莎的哀怨》。在国内一些左翼作家对《丽莎的哀怨》批评指责声中,冯宪章比较正确地评价了《丽莎的哀怨》的形式探索。冯宪章认为蒋光慈描写白俄贵族悲惨生活的反面表现手法,使小说形成散文诗的风格——这正是蒋光慈创作《丽莎的哀怨》的初衷。《丽莎的哀怨》以独特的叙事角度彻底冲决了蒋光慈的革命文学创作范式,给读者以惊异与新鲜。这种“反面表现方法” 的采用,正是蒋光慈受苏联作家谢廖也夫的小说《都霞》影响的结果。在这期的编后中,蒋光慈还引用钱杏邨的一篇随笔介绍《都霞》:“这种表现的手法,是万分值得从事普洛文学作家注意研究的。”“由此可以想到我们自己试作的一些‘抱着柱子固定的转’ 的笨拙的表现法可笑……”《丽莎的哀怨》就是蒋光慈借鉴《都霞》打破“抱着柱子固定转”的一次“很大胆的尝试”。《丽莎的哀怨》和蒋光慈所有的作品一样,成为畅销书,并被国民党上海市党部查禁。
    (作者工作单位:安徽省经济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