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笔者的检索时间为2017年3月17日,检索范围限定为过去7天添加到Scopus的文献。Scopus涵盖的文献包括期刊论文、著作丛书、会议论文等。 ②Bruce Burgett and Glenn Gendler.Keywords:An Introduction.http://keywords.nyupress.org/american-cultural-studies/keywords-an-introduction/. ③陈光祚:《谈谈关键词索引》,《山东图书馆季刊》1982年第3期。 ④宋姝锦:《文本关键词的语篇功能研究》,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2013年博士学位论文。 ⑤Scopus将收录的文献分为四大类。分别是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生命科学(Life Sciences)、健康科学(Health Sciences)、自理科学(Physical Sciences),其中社会科学只占24%。该数据来源为Scopus Content Coverage Guide(更新时间为2017-02-14),笔者的查询时间为2017年3月17日。 ⑥Google books Ngram Viewer,http://books.google.com/ngrams,笔者的检索时间为2017年3月18日,所选语料库为English。 ⑦迈克尔·格洛登、马丁·克雷斯沃斯、伊莫瑞·济曼主编:《霍普金斯文学理论和批评指南》,王逢振等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版,封底。 ⑧迈克尔·格洛登、马丁·克雷斯沃斯、伊莫瑞·济曼:《前言》,见其主编《霍普金斯文学理论和批评指南》(第2版),王逢振等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版,第12页。 ⑨《中国大百科辞典·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35~36页。 ⑩该统计结果根据OCLC的WorldCat(世界各国图书馆中的图书及其它资料目录)得出,检索时间为2017年3月22日。 (11)该统计结果根据OCLC的WorldCat(世界各国图书馆中的图书及其它资料目录)得出,检索时间为2017年3月23日。 (12)该书初版名为Key Concepts in Communication Studies,作者是Tim O'Sullivan,John Hartley,Danny Saunders,John Fiske,出版于1983年;第二版名为Key Concepts in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al Studies,作者是John Fiske,John Hartley,Martin Montgomery,Tim O'Sullivan,Danny Saunders,出版于1994年;第三、四版名为Communication,Cultural and Media Studies:The Key Concepts,作者是John Hartley,分别出版于2002年和2011年。 (13)该书1999年出版时名为Key Concepts in Cultural Theory,2002年时改出版名为Cultural Theory:The Key Concepts,2008年再版名为Cultural Theory:The Key Concepts,second edition。 (14)该数据取自Very Short Introductions丛书官网:http://www.veryshortintroductions.com/browse?btog=book&isQuickSearch=true&pageSize=20&sort=printpubdatedescending,时间为2017年3月27日。 (15)(16)(21)(37)雷蒙·威廉斯:《导言》,见其《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刘建基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20、6、15~16、19、6页。 (17)(41)Tony Bennett,Lawrence Grossberg and Meaghan Morris,"Introduction" in New Keywords:A Revised Vocabulary of Culture and Society,edited by Tony Bennett,Lawrence Grossberg and Meaghan Morris,Blackwell,2005,p.xviii-xx,xxi. (18)(20)(27)(29)(30)(31)(33)周启超:《总序:多方位地吸纳有深度地开采》,见拉曼·塞尔登、彼得·威德森、彼得·布鲁克《当代文学理论导读》(第5版),刘象愚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9、5~6、15、10、9~10、19、15~17页。 (19)方维规:《概念史研究方法要旨——兼谈中国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见黄兴涛主编《新史学(第三卷):文化史研究的再出发》,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4页。 (22)马驰:《文化研究要重视关键概念研究——〈文化理论:关键概念〉中文版序言》,《黑龙江社会科学》2013年第3期。 (23)理查德·马克塞:《序言》,见迈克尔·格洛登、马丁·克雷斯沃斯、伊莫瑞·济曼主编《霍普金斯文学理论和批评指南》(第2版),王逢振等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版,第6页。 (24)(39)What is a'keyword'?,http://keywords.pitt.edu/whatis.html。 (25)苏珊·海沃德:《第一版前言》,见其《电影研究关键词》,邹赞、孙柏、李玥阳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页。需要注意的是,该书中文版删去了英文原版里的概念表,而是制作了一个传统形式的目录替代它。 (26)特里·伊格尔顿:《纵论雷蒙德·威廉斯》,见刘纲纪主编《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第2辑),王尔勃译,周莉、麦永雄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版,第404页。 (28)拉曼·塞尔登、彼得·威德森、彼得·布鲁克:《当代文学理论导读》(第5版),刘象愚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页。 (32)(34)(35)(43)汪正龙:《译者序》,见安德鲁·本尼特、尼古拉·罗伊尔《关键词:文学、批评与理论导论》,汪正龙、李永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1、5、4~5页。 (36)对“关键词批评”反辞书性特点的阐析详见黄擎《论雷蒙·威廉斯“关键词批评”的反辞书性》,《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38)陆建德:《词语的政治学(代译序)》,见雷蒙·威廉斯《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刘建基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5页。 (40)于连·沃尔夫莱:《序》,见其《批评关键词:文学与文化理论》,陈永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5页。 (42)安德鲁·本尼特、尼古拉·罗伊尔:《关键词:文学、批评与理论导论》,汪正龙、李永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7页。 (44)周保巍:《从魔女诱僧的佛教故事说起——剑桥学派思想史研究方法札记之三》,《社会学茶座》2007年第1期。 (45)参见丹尼·卡瓦拉罗《总论》,见其《文化理论关键词》,张卫东、张生、赵顺宏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3页。 (46)张卫东:《译者的话》,见丹尼·卡瓦拉罗《文化理论关键词》,张卫东、张生、赵顺宏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3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