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庄子》的风源理念及其风意象的调遣

http://www.newdu.com 2018-09-28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 李炳海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齐物论》中“大块噫气,其名为风”的命题,表达的是风生于地的理念。其中“大块”,指大地。古代注家有的把“大块”释为上天,有的释为天地之合,这些说法并非全是主观臆断,而是有各自的理论依托。不过,这些说法所依托的理论分别出自秦国医和、儒家曾子学派、杂家著作《吕氏春秋》。用这些理论来解释《庄子》所说的“大块”属于方凿圆枘,必然格格不入。《庄子》中风意象的调遣,关注的是物我相通,生命一体的理念。对于风所作的刻划,凸显它的流动性,它的强劲有力。所选择的空间背景则是大海和高山。
        关 键 词:《庄子》/风源理念/风意象/属性和背景
    作者简介:李炳海,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教授,主要研究先秦文学。
     
    风是最常见的自然现象,也是影响自然生态的重要因素。《庄子》一书营造的是道家的文化生态,在这个系统之中,如何看待风的自然生成?怎样把风意象纳入论道的话语之中?是一个饶有理趣的学术话题。《庄子》书中涉及到风的段落不是很多,相关文献有限,这就为问题的探讨提供了有利条件,可以从微观入手进行个案分析,并对古今《庄》学家就这个问题的论述进行系统地梳理。
    一、《庄子》的风源理念
    自然界的风生自何处?它的源头在哪里?对此,《庄子·齐物论》给出的答案甚为明确:“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风生自大块,是大块吐气所生成。那么,大块究竟指的是什么,对此,古代《庄》学家给出的答案多种多样。郭象称:“大块者,无物也。”成玄英疏:“大块者,造物之名,亦自然之称也。”陆德明《释文》列举《庄子》注家多种说法:
    司马云:“大朴之貌。”……解者或以为无,或以为无气,或以为混成,或以为天,谬也。[1]46
    陆氏对于所援引的各种说法全部予以否定,至于“大块”究竟指的是什么,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但是,他援引《说文》对块字所作的解释“俗凷字也”,这种说法对于后代具有启示性。到了清末,俞樾在陆德明已有论述的基础上,对大块的含义作了深入的辨析:
    大块者,地也。块乃凷之或体。《说文·土部》:“凷,墣也。”盖《中庸》所谓一撮土之多者,积而至于广大,则成地矣,故以地为大块也。司马云大朴之貌,郭注云大块者无物也,并失其义。此本说地籁,然则大块者,非地而何?[1]46
    俞氏的辨析有文字学和文献学的依据,并且能够结合《齐物论》这个段落的具体语境,所得出的结论颇有说服力,很快得到学界的认同。与俞樾同处晚清的王先谦,在他所著的《庄子集解》中援引俞氏之说:“块,凷或体,大地。”[2]这是他所引的唯一说法,明显赞同俞氏的结论。生活在晚清的另一位《庄》学家郭庆藩,在他所著的《庄子集释》中全文照录俞氏之说,可以看出他的认可态度。刘武先生所著《庄子集解内篇补正》,对大块的解释也援引俞樾的说法,并且作了进一步辨析:
    大块既为大地,风则为其所噫之气,而所吹以成声者,有为地面之木窍,故谓其声谓地籁。[3]
    所作的辨析紧密联系“大块”一词所在段落的语境,并且运用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颇为坚牢。
    其实,早在俞樾之前,具有远见卓识的《庄》学家已经对《齐物论》中的“大块”作出确切的解释。方以智称:“大块,地也。”[4]卷一刘凤苞亦称:“大块,地也。”[5]可以说,俞樾是在继承前人说法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加以深入辨析,所得出的结论更加证据充分。
    经过几代学者的反复论证,“大块”的具体所指已经很明确,它指的是大地。这个结论在当代被多数《庄》学者所接受,或称:“大块,大地。”[6]或称:“大块,地也。”[7]29这些注释都是继承俞樾的说法,把“大块”解释为大地。但是,这桩学案到目前为止尚未终结,对于“大块”所作的解释还存在歧义。或称:“大块,指天地。”[8]这是以天地释大块。或称:“大块,大地。一说大块指天地之间。”[9]这是同时罗列两种说法,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鉴于上述情况,有必要对《齐物论》出现的“大块”一词的含义,进一步加以辨析。
    在《庄子》一书中,“大块”一词首见于《齐物论》,还在《大宗师》中反复出现两次,置于两个文字相同的段落之中,首个段落如下: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成玄英疏:“大块者,自然也。”[1]243成玄英把“大块”解释为自然,与他对《齐物论》中“大块”所作的解释是一致的。这个段落把“大块”说成是人的家园,它对人的功能体现在载、劳、佚、息四个方面,首先提到的是“载我以形”,即承载人的形体。在古人观念中,最具承载功能的就是大地,许多先秦文献对此反复予以阐明。《周易·坤·彖》称:“《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坤·象》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10]《坤》指地,这是把大地的功能概括为承载万物。《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季札观乐,他在观赏《韶箾》之后感慨道:“德至矣,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11]1165天的功能是覆盖,地的功能是承载,对此,季札所作的概括极其明确。《管子·白心》:“天或维之,地或载之。天莫之维,则天以坠矣;地莫之载,则地以沉矣。”[12]地的功能是承载,这是它的正常状态。《礼记·孔子闲居》:“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方性夫曰:“地之厚也,在上者无不载,故曰‘无私载’。”[13]以上先秦文献出自不同地域、不同时段,所属学术流派亦是多种,但是,把大地的功能归结为承载,则是高度一致,没有异词。《庄子·大宗师》把“大块”视为人的家园,人的生老病死都依托于“大块”。而“大块”对于人的首要功能是承载,显然,“大块”指的是大地,与《齐物论》中提到的“大块”所指相同。《大宗师》的这个段落,为确认“大块”在《庄子》中的确切含义提供的内证是坚牢的。
    “大块”指大地,“块”则是指土块,它的这种含义在先秦文献中也是确定的。《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记载公子重耳流亡经历,其中有如下情节:“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杨伯峻先生注:“块,土块也。”[11]406《国语·晋语四》亦记载此事:“过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举块以与之。”韦昭注:“块,墣也。”[14]块指的是墣,也是土块。《列子·周穆王篇》:“王俯而视之,其宫榭若累块积苏焉。”这里的“块”,指的还是土块。《说文解字·土部》:“凷,墣也。从土、凵,凵屈象形。塊,俗凷字。”段玉裁注:“屈者,无尾也。凷之形略方,而体似无尾者,故从土而象其形。”[15]684块的本字是凷,取象于方形土块。由此可见,块字的本义是土块,因此,大块用以指代大地。《庄子》书中三次出现的“大块”,取的均是这种含义,在文字学和语用学上均可以找到根据。
    综上所述,无论是对“大块”这个词语进行整体考察,还是单独追溯块字的原始本义及其使用情况,都可以充分证明,《庄子》中提到的“大块”,指的是大地。《齐物论》中出现的“大块”,作为风源看待,文章作者认为自然界的风出自大地,大地是生成风的母体。这是《庄子》一书明确昭示的风源理念,也可视为《庄子》学派自然观的一个特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