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幻想之上更要有现实功夫 ——专家研讨曹文轩现实主义儿童文学创作 油麻地的丁旺夫妇连续生了两个痴呆男孩——丁丁和当当。家庭的沮丧、外人的议论,使原本应该平静的生活一片狼藉。丁旺夫妇不堪重负,一个离家出走,一个在事故中去世,坚强的奶奶独自承担了抚养两个傻孙子的义务。丁丁当当虽然有智力障碍,但他们毕竟是活蹦乱跳的男孩子,每天起床向外跑是他们自觉又乐此不疲的功课。有一天,当当走失了。如何寻找当当?他们遇到了怎样的事情和问题?一切未果,一切悬而未决……看了作家曹文轩的长篇系列儿童小说《丁丁当当》,评论家孟繁华被丁丁当当两个孩子的命运深深吸引,他说:“这是一个流浪和相互寻找的故事。在流浪和相互寻找的过程中,作家努力发掘人性的善良和温暖。这些人间暖意的符号或形象,是小说不灭的阳光。” 近日,由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联合主办的“曹文轩现实主义儿童文学创作研讨会”在京举行,李敬泽、孙柱、张晓楠、高洪波、金波、李学谦、张之路、贺绍俊、孟繁华、张明舟、刘颋、李东华、徐则臣、李云雷等作家评论家与会,大家以“担当”“悲悯”“初心”为话题展开研讨。活动现场,中少总社发布了包含《丁丁当当》系列在内的曹文轩在中少总社出版的全系列作品的朗读版,读者通过扫描书中二维码就可听到由全国著名主持人和配音演员朗诵的曹文轩系列作品。 曹文轩是当代中国儿童文学的领军作家,也是具有标志性的作家,他的《草房子》《红瓦》《青铜葵花》《大王书》等,已经成为当代儿童文学的经典作品。孟繁华说,《丁丁当当》七卷出版后,读者进一步认识了曹文轩的儿童文学世界。“这部作品以残疾儿童作为故事主要讲述的对象,表达了曹文轩对弱势儿童群体的关注,也意在引起社会对这个群体的关注与关怀。弱势群体,当然也包括先天缺欠的儿童群体,能够得到社会的关注,使他们有尊严、体面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这个社会才是一个完善、成熟和值得夸耀的社会。这方面我们做得显然远远不够。” 谈到曹文轩多年来的创作道路,评论家贺绍俊指出,无论社会时尚如何变化,曹文轩始终坚守自己的审美理想,追求“优美”的美学风格。贺绍俊说:“优美作为古典美学的精髓,是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否定和颠覆的主要对象。在先锋文学最风光的年代,依然追求优美便成为一种保守、落伍的行为。这样做需要勇气,曹文轩有这种勇气,也体现了他在美学上的自信。这一点在他写《细米》《青铜葵花》的阶段表现得尤为突出。曹文轩特别讲究形式美,无论是对语言文字的雕琢,还是细节的诗意化描写,都构成了小说在形式上的精致与完美。但他的唯美又不是为艺术而艺术,他把重心放在挖掘优美的精神内涵上,是一种具有思想深度的唯美写作。”在贺绍俊看来,思想深度是儿童文学的“不能承受之重”,曹文轩强调儿童文学的思想深度似乎走的是一条逆行线,但他成功了,关键在于曹文轩对儿童文学的本质有了更透彻的理解,他发现了儿童思维与成人思维之间的沟壑,他知道怎么带着孩子们绕开这些沟壑,或者适时地在沟壑上搭建一座小桥。贺绍俊说:“曹文轩写作有一个突出特点,看似明白晓畅,其实内涵很深,以为就是眼前景致,其实曲径通幽。他的作品耐人琢磨,可以久久品味,有一种绵长的艺术感染力。” 作为曹文轩的学生,作家徐则臣的创作深受曹文轩影响。他说,曹文轩写作的初衷是希望写出为孩子打好精神底子的作品。如何打好这个精神底子?曹文轩将其细化为三个方面:有正当的道义感、有自始至终的审美价值、字里行间要流动着悲悯情怀,而这三方面对应的则是苦难、诗意和悲悯。徐则臣说:“曹老师在很多方面非常传统。他信守传统美德,比如道义感,比如孝。曹老师经常说,一个连父母都不孝顺的人,是可疑的。套用《论语》中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可以表述为,人而不孝,不知其可。跟孝悌、真实、忠诚一样,正当的道义感也是检验一个人的最重要的试金石之一,而苦难,恰恰又是检验一个人真实、忠诚、孝悌和道义感的试金石。苦难还能培植美好人性。所以,在曹老师的小说中,主人公基本上都要经过苦难的锤炼。曹老师也相信,这些苦难对读者强壮他们的精神底子大有裨益。曹老师笔下的人物,要么有物质困境,要么经历孤独、自卑的精神劫难,要么有生理缺陷。苦难都是人物形象成长壮大的必由之路,摧残他们也成全他们。” 与思想深度、苦难密切相关的,是曹文轩创作中始终坚持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这也是此次研讨会的主题。中少总社社长孙柱表示,新时代中国现实主义儿童小说,或关注当下社会表现少年儿童的生命状态,或彰显民族独立与自由的求索,或追寻童年的记忆探求成长与文化的渊源,现实主义儿童小说在儿童文学创作多元共生的大格局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分量,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当下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高度。但如今在市场潮流的影响下,现实主义儿童文学逐渐在儿童文学市场边缘化,各种奇幻文学作品逐渐占领了中国儿童文学的主流,其他一些畅销作品,虽可归为现实主义,但往往徘徊在搞笑和娱乐的生活之流。曹文轩的现实主义儿童小说,在讲述中国故事的同时融入担当、美好和悲悯。他的作品以高贵的美感呈现出童年、人性与民族文化特征,不仅在中国国内广受好评,而且获得了世界性的情感认同与价值认可。比如《丁丁当当》系列国内发行量500万册,证明了读者对优秀现实主义儿童文学作品的渴求与高度认同。《丁丁当当》系列还获得了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以残障儿童为题材的全球最优秀儿童图书奖,目前已翻译成英语、韩语、希伯来语、阿拉伯语等多种语言,版权输出至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儿童文学作家金波指出,儿童文学有教育的、认识的、娱乐的功能,但是这些功能的取得,离不开读者学会思考,要获得思考的本领,就要关注原生态的现实,还要感受艺术创造中的现实,从而思考并回答我们面对的人生与世界。纵观曹文轩的创作,他一路留下的足迹表明他从童年、故乡、亲人、朋友那里,从不同的生活场景、历史的风云变幻那里,得到了灵感,激发了想象,他选择沿着现实主义创作道路一直走到了今天。 总结自己的创作,曹文轩强调了对于现实主义精神的重视。在他看来,现实生活中的那些故事是任何虚构、想象都无法相比的,他说:“现实主义精神,是人类文学史的魂。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基本上都是现实主义精神的产物。但到了上个世纪中期,代之而起的是虚构、想象、幻想,现实主义被淡化。我们的目光渐渐从历史、从现实之上挪移开了,而这些恰恰是文学创作的根本性资源。现实的神奇、出人意料以及其背后复杂而丰富的含义,远远超出虚构、想象所能给予我们的。由于现在很多创作对现实主义精神的淡忘,创作者不仅对现成的、绝妙的故事视而不见,而且还逐渐忘却了功夫二字,忘记了对功夫的操守,包括现在的儿童文学图书封面和插图,大多只有创意,而没有功夫。有价值的创意,是建立在功夫之上的。中国的儿童文学是不是需要重新面对现实主义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