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文摘 >

书启师爷蒲松龄

http://www.newdu.com 2018-09-05 人民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书启师爷蒲松龄
    编者按
    
    

    清代是师爷的全盛时代,也是师爷活动的主要时代。清代地方主管官吏,上自总督、巡抚,下至知州、知县,一般都要聘请若干位师爷帮助自己处理政务。他们是幕主的亲信、智囊、私人助理,幕主将他们倚为左右手,委以重任,不可或离。他们本身虽然不是官,但是所办的都是重要的官府公事。他们手中掌握了相当一部分官府的实际权力,虽说是佐官以治,实际却在很大程度上是代官出治。
    清代师爷有不同的种类,包括刑名师爷、钱谷师爷、书启师爷、挂号师爷、账房师爷、知客师爷等名目。每种师爷各有专长,如刑名师爷擅长办理刑事案件,钱谷师爷擅长征收赋税,书启师爷擅长文翰之事,挂号师爷擅长掌管公文函件,账房师爷擅长会计事务,知客师爷擅长交际应酬。《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就曾当过书启师爷,他的生花妙笔使幕主在从事公务和官场交际上得益不少。
    今天,人民出版社读书会为大家介绍衙门主官的私人秘书和笔杆子——书启师爷蒲松龄。
    



     在清代州县衙门中,最重要的事务是审案和征收赋税,所以刑名师爷和钱谷师爷一般是必备的,但也有的只聘一个师爷而兼管刑名、钱谷等事。其他几种师爷是否设置,要看衙门中事务的多寡和繁杂程度,也要看州县官本人的财力。关于刑名师爷和钱谷师爷,人们一般了解较多,此处不再细说。在其他几种师爷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启师爷。兹以蒲松龄为例,窥见一下清代书启师爷的概貌。
     
    书启师爷就是在衙门中替主官起草公文书札布告等文书的幕友,是专司文翰之事,案牍劳形吃文字饭的师爷。书启师爷也叫书记,其性质实际就是州县官的私人秘书。《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就在江苏省宝应县衙做过书启师爷,聘用他的幕主是宝应县令孙惠。
    书启师爷为主官起草的公文、书札主要有以下几类;详、验、禀、札、议、关等。详,是详细谨慎地谈论公事的意思。凡有关司法、行政的上行公文都可以称之为“详”,或“申详”。验,是刑事案件的检验报告。禀,也叫禀帖,是写有公事的半公半私的信件,下级官员常用禀帖先对上级官员摸底,弄清上级意图,再上申详。札,是上级对下级的非正式的指示性质的书信。议,是下级向上级提建议的公文。关,是同级官员之间的平行公文。
     
    写好这些公文书札,关系着幕主的官位是否牢靠,升迁是否顺利,因此,幕主都非常重视书启师爷的工作,重视他们写的各种文字。即使是向上级请安、报告气候之类的礼节性文字,幕主也极为重视,希望由此留给上级一个好印象,以利于来日升官。当过师爷,又当过县官的汪辉祖(汪龙庄),在《学治臆说》里这样写道:“虽报雨、请安各禀,亦不可不慎。蒙头盖面之文,土饭尘羹之语,最易取厌,尽汰为佳。”汪辉祖极懂得幕主的心理,更懂得怎样让上司高兴,因此对于书启师爷的文字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书启师爷除了起草公文书札,还常常要陪同幕主视察民情,送往迎来,饮宴游历,应付上司。
     
    蒲松龄是于康熙九年十月初三日来到宝应县当书启师爷的。在县衙门里,他的住处叫作鹤轩书斋,后来他把自己当书启师爷时写的各种文字集合起来,取名《鹤轩笔札》。当书启师爷需要写的那套文字,对于文学家蒲松龄来说是毫不费力的。他帮助县令孙惠写了很多高质量的公文和信札,给孙惠在官场上增添了许多顺利,减少了许多麻烦。
    例如他代孙惠写的《拟请拨补驿站上巡抚书》,向江苏巡抚陈述了县政的困境,使巡抚大人了解了孙惠的为政之艰。其中写道:“……民风之刁顽也,里甲之疲敝也,河道则壅塞,而驿递则繁难也,又兼以数年前已竭之民力,值千古来未有之奇荒,真如千百万片之破甑,乃令卑职从首至尾片片而合之……”态度之恳切,陈说之有力,巡抚阅后当会动容。
     
    又如孙惠的友人、吴县县令韩某,想借灾年贱价买个少女充当侍婢,请孙惠代办此事,蒲松龄代孙惠写了一封回绝信,其中写道:“(买婢女一事)反是老年台遣人觅之,无所往而不可。弟忝居一隅,救荒拯溺,且愧无术,何敢教之鬻子女耶?”不仅表示拒绝代办此事,还对韩知县为己谋算的不良行径给予了委婉的批评。
     
    当书启师爷所写的文章,是免不了官场俗套和恭维逢迎等内容的。蒲松龄为了生计代孙惠写的许多文字也都是这类俗套逢迎文字。如《鹤轩笔札》所收的写给上司的信中,称布政使慕天颜为“济世雄才”“匡时上哲”,称陈臬司为“经纬全才,朝野重望”,称徐藩司“凤阁奇才,龙江伟迹”,曹太守“白珩粹黄,紫电雄才”,麻总督为“一代名臣,两省福曜”等,完全是冠冕堂皇的敷衍作秀文字,而并无真情实感。
     
    清代文书盛行四六句的骈体文字,其中不少内容是引经据典,堆砌词藻。书启师爷便需要经常写这类文字。蒲松龄在《答李乐陵》一信中写道:“况送往迎来,则贱如声伎;婢膝奴颜,则状同伏鼠;而且参揭之票,积案如山;呵叱之声,聒耳为聋……”这几句骈体文字倒没引什么经典和堆砌词藻,还是比较写实的。这种写实的骈体文字,也许正是蒲松龄与一般庸常书启师爷所写文字的一个重要区别。文中所描述的虽是县令办理公务和应付上司的苦况和媚态,实际也反映出包括蒲松龄在内的书启师爷们的工作苦况和跟着县令逢迎上司的媚态。
     
    书启师爷的看家本领是会做文章,而要想做好文章就必须多读有关的参考书,于是,诗词读本、尺牍读本、官场读物之类的写作参考书,就成了书启师爷箱子里的常备之物。清末徐珂在《松阴暇笔》中列举了以下书启师爷常读的参考书:《纲鉴易知录》《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随园诗话》《宋四六选》《分类尺牍》《禀启零纨》《秋水轩尺牍》《阅微草堂笔记》《两般秋雨庵随笔》《聊斋志异》《楹联丛话》《楹联集锦》《诗韵》《全璧广事类赋》《类腋》《留青集》《宦乡要则》等,并解释说,这些书“盖皆为州、县书启行箧中物也”。这里所说的“书启”,也就是州县的书启师爷。
     
    推荐阅读
    
    大清衙门
    李乔 著
    人民出版社
    2017年8月
    注: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编:李倩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