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文摘 >

教师是谁?

http://www.newdu.com 2018-09-10 人民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教师是谁?
    教师是谁?我们每个人几乎都曾经或正在与教师这个职业存在着联系,但是似乎没有专门思考过这个问题。
    教师的言行不仅影响着他们的学生,而且也会对学生们日后的工作与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每个学生心中都有教师留下的不可磨灭的印记,每个学生的感情都不可避免的与教师牵连,每个学生成长中都有来自教师的不可替代的导引。
    教师有着这样不可忽视又持久的影响,那么,教师到底是谁?
    



    我国悠久的教育传统历来重视教师之道,把“德”作为教师之道的首选,强调“教师之道,德为先”,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也”,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是学生的启蒙者也是领路人,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者,只要在学校受过教育的,谁都不会否认教师的重要作用。当今时代教育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教育质量取决于教师,只有优质教师才能撑起优质教育,那么现时教师如何才能担当起重任?教师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也就是要回答“教师是谁”这样一个身份认同的问题,这既是一个永恒性的问题,也是一个时代性的话题。
     
    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教师作为以表现社会秩序与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与伦理道德为目的的社会表意性角色扮演者,出于对人类和社会的责任心和义务感,能否在社会道德困境中独善其身?能否用实际行为维护社会的道德,稳定社会的秩序,展现社会的良知和人性中的光辉?
     
    答案可能并不明确。在物质利益面前,在个人的欲望面前,一些教师放弃了应该坚守的道德情操,社会上的丑恶现象在个别教师身上同样存在着,出现了所谓“捞钱教师”“禽兽教师”“魔鬼教师”,给学生的身体和心灵都造成了伤害。虽然教师队伍中出现失德失范甚至违法的现象是极少数人的行为,大多数教师表现都是良好的,但是这种极少数不良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和所造成的恶劣影响,就像水波纹的涟漪扩散到整个社会层面,因此被称作“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就遭受了家长和社会的质疑。在经济处于新常态、政治反腐倡廉的社会大背景下,教师群体中腐败失德现象得到了遏制,但是在人们心目中教师神圣的光环已经不再,甚至教师是社会优秀公民的自豪感也在市场经济以金钱为标准的衡量中败下阵来,教师拥有知识的优越感在信息社会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知识爆炸面前同样丧失殆尽,那么在当下教师该如何为人师?
     
    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对教师的本真性存在的认识,取决于对教师身份的认同。从“教师是‘社会代表者’吗?”的问题开始,对教师身份的追问就没有停止过。有观点认为,教师是“社会与儿童之间的中介人,是社会引导儿童的代表者”。也有观点认为,从事实判断来看教师不是社会代表者,从价值持有和知识占有层面上分析教师也无法是社会代表者,但教师倘若不代表社会、不代表国家,就会发生道德上的问题,教师作为社会制度性的一种存在,社会支配价值取向对教师有一种至尊的控制。于是,关于“教师是谁”的追问陷入了难解的困境。
     
    那么,教师究竟是谁?教师身份是法律确定的,也是制度赋予的,还是文化塑造的,这就形成了教师身份的多重定义结构,不同种类的身份集于教师一身,对教师却有着不同的道德诉求。法律规定的专业人员身份要求教师履行专业伦理;制度化下形成的利益代表者身份,赋予了教师在道德领域的空前地位,尊师重教的传统习俗下是对教师道德的高期待和想象,使教师背负了更重的道德责任;文化塑造的教师身份是“人之模范,社会之楷模”,对教师的德才和职业精神都有要求。
     
    对教师是谁的追问,不仅关涉教师身份,还关涉教师伦理,回答有多个维度,但在诸多答案之中教师德性是核心维度。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为人师表”已成为历史传承下来的公论,也就是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生活中最重要的道德示范之一,无论是文章学问,还是道德人生,教师都要给学生做出表率。
     
    有一种观点认为,教师在职业活动之外,还有业余生活世界和私人生活空间,教师只有在学校这一特定的空间里,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时,应该做到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在从事职业活动时必须符合教师的身份,职业活动之外教师还是普通人,还需过普通人的生活。因为教师的职业道德属于场合道德,教师为人师表的角色要求也应当是在特定的场合下适用,一旦离开了学校这一特定的空间,离开了具体的教育情境,教师便还原为社会生活中普通一员的身份。这种观点代表了很大一部分教师的想法,特别是年轻教师的想法。
     
    可是教师不是演员,教师的人格和师格应是合一的,教师的人格不能分裂,不能是表演性生活,职场一个样,生活当中另一个样。教师不是圣人但也不是常人,而是有着职业印迹的追求高尚的人。在教师个人德性和职业道德的关系上有论者认为,师德并不是存在于做人之外的另一种道德,而是通过职业行为表现出来的道德人格,教师道德包括两个基本要素,即做人的基本素养与履职的特殊素养。
     
    个人道德素养是职业道德的基础,职业道德就是融入职业行为中,具有职业特点的道德人格。教师个体道德和职业道德是综合一体的,这二者在教师个体身上是不可分的。
     
    在这个价值多元的社会,在面临同样的境地,教师有着不同的选择,选择本身没有错,但选择什么则体现了教师道德境界的高下,也是教师德性的真实体现,缺失了教师德性也就失去了做教师的基准与资格。教师可以不崇高,但教师要追求做表率。
    (本文摘编自《困惑与选择:基于身份认同的教师德行养成论》)
    推荐阅读
    
    

    
    《困惑与选择:基于身份认同的教师德行养成论》
    李清雁  著
    人民出版社
    2016年10月
    来源:人民出版社读书会微信公众号
    责编:崔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