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文摘 >

“九一八”,一段中国人不可忘却的历史

http://www.newdu.com 2018-09-17 人民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九一八”,一段中国人不可忘却的历史
    
    

    1931年9月18日,经过一系列紧锣密鼓的准备和策划,日军关东军制造“柳条湖事件”,发动了武装侵华的“九一八”事变。随后东三省陆续沦陷,中国人民由此开始了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历史是一面镜子,照出人心的善恶和是非曲直。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之后,数万万中国同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浴血奋战,以巨大的牺牲换来了民族的解放。然而反观那时的国民党政府面对敌人的侵占,仍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不抵抗”的方针,导致东三省沦陷,3000万东北同胞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时间可以远去,然而历史不该忘记。当面对国土沦陷,民族危难之时,革命先辈奋起抵抗、折戟沉沙、浴血疆场,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民族的脊梁。伟大的灵魂需要被牢记。不屈的历史更值得被铭记。今日,人民出版社读书会为各位书友详细梳理了这段饱含艰辛的历程,为大家呈现出一张“九一八”事变全景图
    事变发生的那一天,天空灰蒙蒙的,正如当年背井离乡的人们的心情。
    



    

    《田中奏折》出台,
    一场血雨腥风即将席卷中国东北
     
    20世纪20年代,日本国内连续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许多百姓因无生活出路全家自杀,不少人卖女儿到妓院,城市街头到处是徘徊的人流,抗议声不断。针对此情况,有些日本官员提出应当伸展国运,积极开拓疆土,向中国东北移民的主张,并敦促日本政府“必须确定经营满蒙的大方针”,实现以大日本为中心的国策。
    随后,日本军内法西斯先后形成了以永田铁山、冈村宁次、东条英机等人为骨干的军内幕僚,极力煽动国内民众支持侵华战争。1927年4月,田中义一内阁上台后,组织召开东方会议,主要讨论侵华问题。会后,田中义一根据会议精神起草了《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并于7月25日上奏裕仁天皇,这就是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
    
    1927年,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制定侵华政策。图中右3为时任日本首相兼外相田中义一。
    该《奏折》强调:日本要控制亚洲大陆,掌握满蒙利权是“第一大关键也”。这份奏折露骨地表明了先攫取满蒙,再占领整个中国,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的狂妄野心构想,成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军国主义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的总纲领。
    东方会议后,日本加紧了攫取中国东北权益的步伐。1928年6月,日本关东军制造皇姑屯事件,炸死不愿俯首听命的奉系军阀张作霖,企图乘机出兵占领中国东北,建立伪政权。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当局妥善处理了这一事件,日本关东军的阴谋化为泡影。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挑起局部侵华战争
    1930年,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再次波及日本,国内阶级矛盾加剧,社会动荡不安。同时,日本从中国东北攫取的经济利益急剧减少,它在东北最大的企业“满铁”的收益,也比1929年减少了一半。1931年1月,“满铁”前副总裁松冈洋右宣称:“满蒙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生死存亡的问题,是我国的生命线”,“要牢牢确保和死守”。3月,日本关东军高级参谋公然声称:“满蒙是帝国国防的第一线”,“如果单纯地使用外交的和平手段,归根结底是不可能达到解决满蒙问题的目的的。”
    此时,日本法西斯势力认为:英、法、美等西方大国由于忙于应付国内的经济危机,无暇顾及远东问题;“中国忙于内乱,对满洲问题尚无反弹力量”;“即使进击北满,苏联也不会采取行动,国际联盟也没有实力干涉满洲事态”,侵略中国东北的客观条件已基本成熟。因此,日本决定使用武力攻占中国东北。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按照预定计划,炸毁了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称“暴戾的中国军队,于奉天北面的北大营西侧,破坏南满铁路,袭击我守备队,双方发生冲突。”并以此为借口,迅速以独立守备队攻击东北军驻地大营、城中心、飞机场等要害部门,沈阳城、北大营和飞机场顿时陷入一片火海之中。“九一八”事变爆发了。
    9月19日晨,关东军攻占北大营,占领沈阳城,然后向沈阳以北和东南两个方向进攻。至9月25日,关东军侵占辽宁、吉林两省大部,占领了长春、吉林等30余座城市和12条铁路。
    10月3日,关东军以辽、吉两省为基地,开始向当时的黑龙江省省会齐齐哈尔方向进攻,于11月19日占领齐齐哈尔。1932年1月3日,占领锦州。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图为侵华日军在沈阳城垣上向城内射击。
     
    1月8日,日本天皇裕仁颁布敕语,赞扬关东军“果断神速,以寡克众”,并“嘉奖其忠烈”;日本贵族院、众议院也分别通过决议,对日军侵华的“功勋”,致以最大的“敬意”。这一事实雄辩地证明,侵略中国东北是日本统治集团的共同意志,而天皇则是日军发动侵华战争的最大怂恿者和支持者。


    

关东军占领锦州和辽西后继续北上,于2月5日占领哈尔滨。至此,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与英美的不干涉政策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在短短的4个月零18天内,就击败了近20万中国东北军,占领了3倍于日本领土的东北广大地区,世界为之震惊。日本军国主义之所以能够如此轻而易举地实现其狂妄野心,最重要的原因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采取了对日不抵抗政策。
    早在1927年,蒋介石就曾与田中义一达成协议,承认日本在东北地区的特殊权益,并表示坚决反共到底,以换取对方的支持和援助。1931年七八月间,蒋介石连续致电张学良,要求对日军挑衅采取不抵抗政策,更在电报中指明:“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9月22日,当日军占领辽宁、吉林两省大部地区后,蒋介石还在南京发表演说,要“国民此刻必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的态度,静待国际公理之判断”。正是由于张学良忠实贯彻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一方面解除了东北军的思想武装,另一方面对日本发动军事进攻的战略意图严重误判,当事变发生后又缺乏有力的指挥,导致东北军大多不战自溃。
    蒋介石之所以对日本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其基本理由就是认为中国共产党是主要敌人,而日本则是次要敌人,因此“攘外必先安内”。“九一八”事变前夕,他宣称:“惟攘外应先安内……不先消灭赤匪……则不能御侮”。“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仍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他认定“外寇不足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故应“先清内匪”再言抗日,并亲自坐镇江西指挥“围剿”中央红军,而坐视东北大好河山沦入敌手。
    蒋介石对日实行不抵抗政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遏制日本侵略的希望寄托于英美等列强的出面干涉,幻想依赖国际联盟压迫日本撤兵,与日本达成某种妥协。
    但此时的英、法、美等西方大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并非如蒋介石国民党政府所愿,它们从各自的国家和集团利益出发,对日本采取了纵容姑息和妥协退让的政策。
    “九一八”事变后,美国政府虽对日本独占东北不满,曾宣布“不承认主义”,但并无任何反对日本侵略扩张的实际行动。英国的对华政策是维持现状,只要日本的侵略不妨碍其在中国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的利益,也不愿得罪日本。法国也采取了与英国大体相同的立场。美英还照样供应日本军火,法国则向日本贷款8亿法郎。西方列强采取的这些绥靖政策,大大助长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中国共产党发出抗日救国的号召
     
    “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毅然站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最前列,坚决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和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提出了收复失地、抗日救国的主张。
    自1931年9月20日至1932年4月15日,中共中央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先后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中央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为国民党反动政府出卖中华民族利益告全国民众书》和《对日战争宣言》等10多份文件。这些文件一方面谴责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对内镇压人民、对日实行不抵抗政策的错误立场。另一方面表明中国共产党坚决捍卫国家和民族独立的严正立场并号召全中国的民众自动地组织起来,广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193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作出《中央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号召人民组织武装抗日。
     
    中国共产党发表的宣言、决议等,忠实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决不屈服的坚定意志,庄严地宣告了中国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战斗到底的坚定决心。因此,它得到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和热烈响应。同时,中国共产党人还投入到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的武装斗争中,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赵一曼等一批共产党员由关内到达东北,推动东北的抗日斗争。
     
    学生、工人、抗日团体纷纷行动起来,
    全国掀起抗日救亡运动高潮
     
    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推动下,在其他爱国党派团体和爱国人士的呼吁下,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城乡蓬勃兴起。
    

“九一八”事变后,各地青年学生到南京向国民党中央请愿出兵抗日。图为蒋介石出面答复学生的质问。
     
    青年学生是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先锋。“九一八”事变之初,北平、上海、南京等10多个城市的青年学生,举行示威游行,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出兵抗日。
    工人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31年9月,先后有3.5万名码头工人举行反日大罢工,100多个工会团体和各界群众数万人举行抗日示威大游行。此外,北平、天津、南京、青岛、太原、重庆、广州和武汉等地工人,也以各种形式,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处在抗日斗争最前线的沈阳兵工厂3万多名工人先后离厂,拒绝为日军生产武器;长春中东铁路工人自发组织起来,将机车转移,阻碍日军运输。
    与此同时,全国大中城市纷纷成立抗日救亡团体,积极开展抗日活动。9月27日,从东北流亡到北平的知名人士500余人,成立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宣誓“抵抗日本侵略者,共谋收复失地,保护主权”。在此前后,哈尔滨各界联合会、北平工界抗日救国会、南京农界抗日救国会等抗日救亡团体也相继成立,并动员领导各界群众投入抗日救国的洪流。
    伟大的中国抗日战争,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争取独立自由史册上可歌可泣的一页,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饱经沧桑的一章。
    



    


    (以上内容摘编自《战争与经济》《东北!东北!》《中国抗日战争全景录·总述卷》,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
    
    

    
    《中国抗日战争全景录·总述卷》
     钟抗编著
    人民出版社
    2015年12月
    注: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编:李倩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