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打造新时代军事文学的战斗品质

http://www.newdu.com 2018-09-04 文艺报 焦凡洪 参加讨论

    军事文学的生命力在于作品所表现的战斗力。其所建构的战斗生活形态、塑造的英雄人物形象、运用的军事话语体系以及兵情兵味气韵,形成了鲜明的军旅特色,这也是军事文学作品屡屡在文坛上独树一帜,受到读者青睐的关键所在。历史开启新时代,部队踏上新征程,这无疑也需要军事文学创作开新图强,攀登高峰,与筑就强军伟业同频共振。当然,在国家更加开放、文化日趋多元的大背景下,军事文学创新驱动的路径是宽广的,但面向未来要不忘本来,军队的战斗生活依然是军事文学创作的本源,打造作品的战斗性仍然是军事文学本体的必然要求,也唯有如此,才能在反映新时代军营生活中体现军事文学的特质,释放其独具品格的艺术魅力。
    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感召力催生着部队的战斗力,进而使得军营生活更加波澜壮阔,它在保持传统生态中焕发着勃勃生机,表现着崭新风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日益凸显,我军在担当新的使命任务中也使军事生活得到立体拓展,这支脚踏着祖国大地的队伍已由近海驶向远海,由近空飞向外空,由单一军种作战训练发展到诸军兵种联战联训,这种生活广度的外延牵动了生活肌理的嬗变,催动了生活质地的裂变,提升着军事生活的战斗质量。战士生活质量的丰沛还表现在,由于现代战争的转型而引发的我军练兵备战的战法和训法的转轨,当代军人所面临的战争是信息化战争,武器装备更加智能化、隐性化,作战手段更加网络化、数字化,战争形态更加复杂化、残酷化,这种战争模式的颠覆,带来了我军战争理论的创新与战备实践的创造,而这种自我超越是要突破种种思想藩篱和重重现实羁绊的,由此也掘进了军事斗争准备生活的深度,使得由于长期处于和平环境而板结的军营土壤而滚滚沸腾。改革实现了我军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的整体性、革命性重塑,它在有效解决制约我军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中,给予战斗力以极大解放,让军事生活质量跃进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层面,展现了日新月异、欣欣向荣的景象。这都给军事文学发展提供了广阔天地,军事文学创作需要深耕现实军事生活的沃土,直达备战打仗的前沿阵地,认清我军改革与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共性与个性,探清催发新的战斗力生成的外因与内因,摸清军营生活新的特点与规律,从而在创作中营造军事生活的时代意境,描绘战斗实践的生动图景。
    军事文学作品要表现新时代的军营生活,当然要以官兵为主角,塑造典型的当代军人形象。置于战争中的军人与处于和平生活的军人其生存状态是有着根本差异的,如何描绘好非战争形态下的官兵形象,是现实军事文学创作的一个难题。军事文学也正是在此难题的突进中才有了主题的开拓和本体的延展,续写着战争文学的芳华,而这种芳华的呈现同样是作品所反映的战斗年华的绽放,军事文学质的规定性也需要现实文学作品刻画好当代将士的战斗形象。可以说,战争题材文学作品与非战争题材军旅文学作品,是一棵树上结出的两枝硕果,有着同样的生命根系。军人所面对的永远是战争与战争准备,那么,军事文学作品所要映像的人物状态也应该是打仗和准备打仗。这就要求在对当下官兵的形象塑造上,既要着眼共性,也要表现个性,使其身影具有时代战姿、面孔富有时代表情,展示有别于前辈军人的神采。表情是心灵的外化,战姿是军营的风貌。改革强军的大势,既给当代军人的精神注入了不竭动力,也给他们的心灵带来了巨大压力,机遇和矛盾同在,振奋与阵痛共存。从外部来看,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浪潮风起云涌,国家所面对的安全形势错综复杂,我军的军事理论建设水平和干部战士的军事斗争准备、实际能力都与党在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要求存在着差距,这支在传统战争中曾战无不胜的军队还能否打赢未来的信息化战争?成了广大指战员急需回答的胜战之问。从内部来看,由于我军长期居于和平环境,受一些不良政治生态影响而滋生的“四风”及“和平积习”,严重消解着部队的战斗肌体,军队的正本清源、革痼除疾,必将使全体官兵经受破茧化羽、浴火重生的考验。进入新时代,社会生活的开放性、自由性、舒适性程度越来越高,它与军事斗争准备状态下军营生活的相对封闭性、紧张性、艰苦性的反差明显加大,这无疑对军人的思想情感、心理意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提出了新的挑战。当代军人正是在攻克如此的难题中书写着党和人民交给的打赢考卷,在破解诸多矛盾中向着强军目标砥砺前行,由此使得他们的思想灵魂、本事智慧、品格血性、道德行为充溢着时代光泽。军旅作家应以潜入战斗生活的深度发现这种美度,在把握思想向度和调试艺术纬度中找准创作的时代坐标,克服一些现实军事文学作品在人物书写上存在的“模式化”“同质化”倾向,用新时代的墨彩描绘亮丽的迷彩,以思想和艺术的敏感展现当代官兵复杂的心理路程和艰辛的奋斗历程,使所再现的军人形象熠熠生辉。
    军人形象体现着战斗精神,战斗精神化育着军人形象。固而对战斗精神的形象表达既表现着军事文学的主题,也表征着军事文学的品相。进入新时代以来,军事文学创作更注重英雄精神、人性书写,使作品愈加空灵鲜活,开拓了军事文学的新视界。但也无须讳言,一些军事文学作品还突出存在着内容“悬浮”、面容苍黄、表现失度的问题,被读者所诟病,这与其在战斗精神揭示上的“表层化”“玄虚化”不无关系。高昂不是高喊,生动不是空洞,那种口号的宣泄和概念的模写,只能给作品贴一张直白的标签,反映不了战斗精神的实质;那种自鸣得意的对我军官兵人物充满“酒气”“痞气”乃至“超人”“神人”的渲染,更是对战斗精神的一种误读。当今军营的战斗血脉,既有传统精神因子赓续的生生不息,又有时代精神细胞繁衍的汹涌澎湃,汇聚成了一种磅礴力量,有着强劲的时代脉冲。以武备做好战争准备,用伟绩构筑强军伟业,决不是简单的“打打杀杀”,更不是靠所谓“侠气”“神能”去实现的,而是需要真打实备,进行伟大斗争。在这一壮阔征程上,对外要应对国际霸权对我崛起的扼制围堵,防范各种风险;对内要突破长期存在的“和平积弊”的阻碍困绕,从事自我革命。军队新的使命任务的战略引领使得官兵战斗精神的高蹈富有了时代意蕴,充盈着鲜活内涵,使其在保持人民性和人文性中放射着理想光焰,富有人性温暖。这种战斗精神在营盘的“刷屏”还表现在,面对未来的高技术战争,我军从战争的战役理论到战术理论,从军事武装的组织架构到力量编成,从练兵备战的实案化到实战化,从战场的战略支援到武器装备的联勤保障,都在进行着知识的扩容、体系的调整、技术的换代和质量的升级。在向着建设世界一流军队进发的光辉历程中,广大官兵既需要有勇猛顽强的精神,也需要有卓越高强的本领,以谋略强壮胆略,用智能提升战能,靠底气显现霸气,在突围狼烟战尘的同时穿越智慧的风暴,让战斗精神的“中国芯”插上高能的奋飞翅膀。如此壮美的军事生活画卷正在当今的陆海空天展开。军旅作家要辩清这种精神的中国制造,体现好这种精神的核心价值,讲好当代中国军营的故事,精心打造军事文学作品的战斗品牌,再创军事文学的辉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