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小说品读 >

赵丽宏《黑木头》:善良、理解与闪闪发光的发现

http://www.newdu.com 2018-08-31 文艺报 冷玉斌 参加讨论

    
    去年秋天,我在小区遇到一只无人看管的小狗,身子瘦瘦长长,小小的尾巴缀在后面,几次见着它总是在树丛里。女儿问,是不是小狗的家在里面?我说,估计是它感觉那里比较安全,就待在那儿。“那它有家吗?”女儿接着问。“嗯?”我往树丛里看,没答上来。以后没再见过小狗,事情就这样过去。对我们两人,这世界不会因为多一只或少一只小狗而有什么不同;但是,对于一位优秀的作家,一只小狗也是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一样会有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读完赵丽宏的《黑木头》一书,我不禁如此想,甚至想回到去年那个秋天,再看看那条瘦瘦的小狗,看看它究竟有没有家。
    “黑木头”是一只被遗弃的小鹿犬的名字。一次偶然的相遇,这只小鹿犬得到爱狗的童童和妈妈的关注与帮助,童童一直想收养黑木头,机灵又倔强的黑木头却一直躲藏回避,与关心它的人对峙周旋。冬去春来,花落花开,某一天本来非常不喜欢狗的童童外婆决定与他们一起去看黑木头,没想到,黑木头好像认识外婆,一见到就很亲热。经过一番波折后,外婆把它带回家,给了它一段新生活。
    没有海阔天空的奇观,没有故弄玄虚的噱头,《黑木头》清浅、朴素的情节,仿佛生活里的一道细流,轻轻流过每位读者的心田,又暖暖的,让人为黑木头的命运所吸引。我想知道,是什么让我如此牵挂这只不声不响的黑木头,又是什么让我难忘这一个平实无奇的故事?
    这个“小小的沉默的黑色幽灵”,在故事开始的时候登场,围绕着它,作者既写了被遗弃的宠物狗的艰难生活,也写了更多好心人对它的关注和帮助,像童童和妈妈一直想收养它,虽然黑木头始终躲避,他们仍然每天来看它并且带来狗粮。
    有意思的是,书中对黑木头的描述全部是通过人的眼睛来表达的,无论是它的身影和行动,还是它之前的生活与当下生活。作者很少单独写黑木头,总是有童童与其家人或者其他什么人在场,黑木头常处在被看到被发现被追逐的状态,比如故事开头,在回家的路上,“童童和妈妈差不多同时看到……”他们把几块酱鸭肉搁下,“过了一会儿,只见那条小黑狗从阴影里走了出来……”有一回在去幼儿园的路上,“童童突然发现,有一条黑色的小狗……”等到童童上了一年级,他和同学葛笑笑在校园里寻找,“童童顺着葛笑笑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条小黑狗蹲在草丛中……”
    不知道这是否是作者有意为之,总之这让我很感动,感动于作者的敏锐与慈悲。在人的眼睛里的黑木头的故事,可以提醒所有大人和小孩,在都市钢筋水泥的丛林里,对黑木头这样的宠物来说,终究活在人的视野、人的世界,人——绝不仅是一个主人——对它们的影响太大,生杀予夺:黑木头最早由老太太收养,受到很好的照顾,会到宠物店做护理;后来被麻将馆老板收留,挨饿挨打,逃出去成了流浪狗;直到后来众人相助,好心的白医生坚持救治,侥幸挽回了一条生命。
    是的,“生命”。弱小的黑木头胸腔里跳动的同是一颗热热的心,没有谁有资格轻易剥夺它活下去的权利,那么,当它来到人的身边,人应该如何对待它们,与它们相处?作者提出了这个严肃的问题,并在《换位思考》一节里做了回答。所谓“换位思考”说到底就是同理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于陪伴着我们的小生灵,这是最大的保护与善意。在麻醉枪没能打倒黑木头之后,童童有了领悟,心想白医生的话有道理,“假如我是黑木头,我愿意不愿意被人领回家呢?答案好像也一样,不愿意”。童童从屡次想帮助这只流浪狗,到最终学会试着去理解它,他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善良。除了麻将馆老板,故事里的人都很善良,他们对黑木头都有同情与关心,这大概也是黑木头流浪好几年还活着的原因。善良是一种美德,《黑木头》带给读者的,就是这种美德。
    《黑木头》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动物小说,与其说黑木头是故事的主人公,不如说,童童一家人才是真正的主角。这部作品不只是讲黑木头的经历,还借着一只小狗的悲欢,讲了一个关于理解、关于爱的亲情故事。
    故事开始的时候,外婆对小狗的态度很不友好,称米尼是“狗东西”,有两次她直接表达了不满,一次是质问“狗重要,还是人重要”;还有一次是自言自语地说要“变成一条狗”,那样就有人陪她,和她说话,尽管如此,她还是坚持一个人,不肯和童童他们住一起。细心的爸爸嘱咐童童,以后每晚打电话,陪外婆说说话——事实上,从人物性格、情节发展到全书框架,黑木头与外婆都有很多相通之处,简直互为镜像。而故事结尾,黑木头是在外婆那里找到归宿,它用自己的命救了外婆,之后,外婆搬到童童家一起住,这是黑木头留给世界的最后圆满。
    可以说,黑木头是故事最重要的线索,与它一起的时光,成了亲情的催化剂;由于它的出现,一家人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对亲情有了更多期盼。从这个角度,《黑木头》不是《佛兰德斯的狗》《白比姆黑耳朵》,不是《灵犬莱茜》《忠犬八公》,赵丽宏自有机杼,他写了狗的生命,更写了亲人间的深情;写了狗的灵性,更写了所有人的善意——黑木头何止是救了外婆的命,它是用自己的生命带给外婆启迪,促使她与生活和解,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每一天。作者说这个故事可以让“现代人思索生命的意义”,或许正基于此。
    在《后记:另一个结尾》里,赵丽宏谈了作品的创作经过,在现实生活中,他确实遇到了一条与黑木头命运相似的小狗,这条小狗给了他灵感与写作动力。生活是创作永恒的源头,只有回到生活,并且对生活做更好的观察与提炼,像他那样不断去观察、交流、思考、体验,才能将“一个既让人惊奇又让人心疼的谜”最终写成《黑木头》。老作家陆文夫说过,“作家是靠两条腿走路的:一条是生活,一条是对生活的理解。”故事为何动人?因为有作家的真生命、真生活、真性情。
    赵丽宏在书里还用了诗人的构思,提升了生活,艺术化地表达了人间之真善美。危险时刻,黑木头用尽所有气力乃至生命去报信,几乎复制了爸爸曾讲给童童的故事,是一出现代版忠犬传奇,令人难忘。而且,现实中的小狗还活着,作者却让黑木头死去,“不完美的结局中,也会孕育新的希望”,同样触动人心。其实故事里的黑木头也会活在书里,活在每个读者心里,这是最可安慰的。
    该书开头一节写道,“天一黑,大地就开始闪闪发光”,这闪闪发光的不仅是大地,更是看着大地的作家的眼睛,作家带领读者走入那就像透明闪亮的水晶山的大楼,看到大楼里人们的生活、世间的悲欢。创作,就是一种发现。正如别林斯基说的:“写吧,为孩子们写吧,可要写得连大人也很高兴念你们的书,一面念,一面被轻松的想象带回自己童年时代的光明年月里去……最主要的,是尽量少写点箴言、训诫、议论……孩子们希望把你们当作朋友……要求你给他快乐而不是沉闷,给他故事而不是说教……”赵丽宏正是在以他的无尽发现,做着这样的工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