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文学迎来了20岁华诞,但“网络文学”这个概念还受到不少人的排斥。这些人认为,既然历史上从来没有“印刷文学”“手写文学”这样的概念,“网络文学”这个概念自然也不成立,当文本的数字化、网络化呈现基本取代印刷品时,所有的文学都可以说是“网络文学”,“网络文学”这个概念也因此失去了意义。 这种说法虽然并非毫无道理,却忽视了文体定型的决定性因素,缺乏历史的眼光。 口头传播的需要决定了诗歌的韵味特征,诗歌可以说是“口头文学”;手写的局限形成了散文的文言规范,以便用简约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内容,散文可以说是“手写文学”;印刷技术的成熟促进了小说的发展,长篇小说更是随着机械印刷技术的普及而走向繁荣的,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可以说是“印刷文学”。这样一路梳理下来,“网络文学”这个概念自然就容易理解了。 数字化、网络化使信息传播变得极为方便,即时性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特征。基于此而发展起来的网络文学,因摆脱了物理形态的局限,传播变得空前自由。尽管报纸的出现催生了连载小说,但网络显然为其发育提供了更加肥沃的土壤,规模巨大的网络类型小说因而空前繁荣。当然在以后的发展中,一定会出现更加适应网络的新特征。 网络之前的文学,受物理承载方式的局限,需要限制在一定的规模上,好的文本应该用尽可能简约的文字传递出尽可能丰富的内容。因此,好的传统文学作品一定是耐品味、耐把玩的,使读者可以在反复的探究中不断有新的发现。这是传统文学作品基本的审美要求。而网络“流式”传播的特征,使网络文学的阅读具有了碎片化、一过性的特征,这进一步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审美规范的形成。 适应一过性阅读特点而形成的审美特征,巨大的体量,使传统基于文本细读建立起来的批评方式受到挑战。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网络文学的审美特征?如何建立适应网络文学特征的评价体系?这是当前摆在网络文学评论和研究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在网络时代,网络文学必将是此一时代之文学。 (选自《网络文学评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