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宋书》:千年古籍仍可拨动世人心弦

http://www.newdu.com 2018-08-17 中华书局 郝天韵 参加讨论

http://new.chinaxwcb.com:28080/info/124712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这首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被收录在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也因此为人们熟知。然而,词中所涉及的两位皇帝不是在赵匡胤开创的北宋,也不是辛弃疾所在的南宋,而是南北朝时期刘宋的两位皇帝:刘裕、刘义隆父子。
    中华书局的“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自2006年启动以来,已陆续出版了《史记》《旧五代史》《新五代史》《辽史》《魏书》《南齐书》修订本。作为南朝正史,第7种修订本《宋书》也在2018年5月完成出版,并于2018上海书展期间与读者见面。
    刘宋文化影响后世
    东晋后期,北府兵中下级将领刘裕利用兵权,势力渐张,至晋恭帝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受禅建宋,改元永初,定都建康(今江苏南京),成为南北朝时期第一个南朝政权,史称刘宋,以区别于唐末五代之后赵匡胤建立的宋朝。刘宋时期共8帝,历时60年,至宋顺帝昇明三年(公元479年),萧齐代宋,刘宋政权灭亡。刘宋之初,西有汉中,东与北魏夹黄河相对,后期疆域退缩至淮河、秦岭一线,与同时期统治北方的北魏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人道寄奴曾住”中的“寄奴”是刘裕的小字,“元嘉草草”中的“元嘉”是刘义隆的年号。“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说的是刘裕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两次北伐为刘裕赚足了人气,为后面的登基营造了良好的国内外氛围。但他的出发点仅局限于此,并非真正想收复中原。“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说的是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反而让北魏国主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刘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后来,刘义隆的偏执行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北方的敌对势力趁机骚扰,加上内部矛盾激化,刘义隆被亲生儿子杀害。从此,刘宋的国力在内乱外扰的节奏中不断衰落,最终为萧道成取代。
    《宋书》一百卷,包括本纪十卷、志三十卷、列传六十卷,南朝梁沈约撰,记述了自东晋后期刘裕兴起、刘宋立国至灭亡前后70多年的历史。《宋书》记载的即为刘宋一朝之史事,其修纂者沈约出身世族之家,历仕宋、齐、梁三朝,是南朝齐梁时期的著名诗人和文坛领袖。他自幼“博通群籍,能属文”,与后来的梁武帝萧衍同在“竟陵八友”之列,复受齐武帝萧赜之命,修纂《宋书》。
    “刘宋时期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还有很多,对于普通读者而言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宋书》责编王勖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比如,我们熟知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是刘宋人,《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是刘宋宗室,南唐后主李煜词中“沈腰潘鬓消磨”之“沈”便是指《宋书》作者沈约,著名诗人谢灵运、鲍照的主要创作活动也是在刘宋时期。二十四史里的另外两部作品《后汉书》《三国志》也和刘宋时期密切相关,《后汉书》作者范晔以及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都是刘宋人。可以说,刘宋时期的历史、文化虽不为大多数现代读者所熟悉,但这一时期对后世的文化影响却很大,比如谢灵运、鲍照的作品对唐代大诗人李白就有很大影响。
    文献留存独具价值
    随着南朝文学渐盛,当时身为齐梁文坛领袖的沈约身负修史重任,他为《宋书》志传撰写了多篇序、论,或说明史例,或表达己见,使一代文学文化之盛,得以充分记录。《宋书》记述刘宋史事,涉猎广博,史料丰富,“凡诏诰、符檄、章表,悉载全文,一字不遗”,使大量原始文献藉此得以留存。《宋书》重视典章制度的沿革流变,八志、三十卷,篇幅占全书将半,上溯魏晋,补前史未备,使《宋书》独具价值。比如,《宋书》采用带叙法、家传佳传的编写方式,极大程度上影响后世史书写作体例。
    中华书局于1974年出版了点校本《宋书》(以下简称点校本),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修订工作,出版了这套修订本《宋书》。“点校本的使用通行已近半个世纪,我们发现,由于多种原因,点校本本身有瑕疵和缺憾。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宋书》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成果,也发现了一些新的材料。在丁福林的主持下,以王仲荦的整理点校本《宋书》为基础,在新的时代观念、新的学术研究方法、新的技术手段条件之下,进行了全面修订。”中华书局总经理徐俊告诉记者,相比之前的《宋书》本子,修订本有许多优长之处,有更大的学术价值。
    “从《宋书》的流传与整理校勘的纵向发展来看,修订本《宋书》与之前刊刻整理各版本的学术精神、史学传统一脉相承。”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杨晓斌认为,从北宋嘉祐年间《宋书》的刊刻,到殿本《宋书》的整理校勘,到张元济先生百衲本的整理校勘,到王仲荦先生的整理点校,再到修订本全面吸收已有成果,集古今众本的优点和当今研究的成果于一体,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尽可能地接近原貌,接近历史的真实,所体现出的就是求真务实的史学精神,世代相继,不断完善,传承、发展着我国史学的优良传统。只不过,每个时代都有那个时代的学术制高点,从殿本到点校本,再到修订本,都是如此。“修订本所代表的是当今最高水准,也为今后一段时间内的阅读和研究提供了最可信、最标准的本子。”杨晓斌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