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的B面》 作者:聂作平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自打开聂作平《历史的B面》十年典藏本,竟不能放下,其结果是从头至尾一字不拉又读了一遍。之所以说“又”,是因为十年前,我读过作者的《历史的B面》和《历史的耻部》。而目下手头捧读这本,则是对过去两本的修订、合订与华丽包装。 十年前,我读到的是时间乱码中的乱世与乱相带给我血管与神经的震惊,今天,读到的却是时间秩序中的术带给心灵与思想的震撼。 B面者,A面之另面。A面,正面及既成之面。别人,乃至国家,既已做了A面事,老聂就只做B面罢。 做B面,又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国家没写、少写或写得羞羞答答、语焉不详的部分进行大书而特书地正写,二是对别人正写的东西,进行决绝或适度地反写。正是如斯的不自觉的书写过程,蔚为壮观地生成和呈现出了让人诧然不已的历史的B面,即“聂史B面”。 我相信这本以历史文化随笔式态形成的历史官场笔记,也如历史本身一样,一千个人有一千个人的读法和一千种读后感——它的多维趣味性是多么包容读者的创造性啊——乍一看,我们看见的是时间的乱码,以及时间乱码中的乱世与乱相……血跑出身体,从这土到那地,这朝到那代,乱流一气。但是,我注意到,聂作平运筹帷幄、气定若闲,千乱万乱,笔下的时间与文字不乱——乱七八糟的年号进入西元的秩序,无边远游的文字进入灵魂的秩序。 书中的术,因欲而生,乃“心术”与“权术”的集合。最大最厉害的术,是“帝术”。心术的展开,则是运用和整合权术与帝术的结果。如贾充通过整合皇后、皇后整合皇帝,就使得自己想把矮黑女儿变成太子司马衷老婆的宏大心术,落了地,变了现。 术不使用,就只是裹在了肉里和思想里,不会产生对外部世界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术使用得顺乎天地民意,则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用得邪乎,则导致人类社会停滞或倒退。在作者笔下,赵匡胤的“黄袍加身”术,冯道的“乱世生存法则”术,戚继光对首辅大人张居正施用的巴结术,都是对社会起到积极作用的术。而蜀主孟昶的奢玩术、南唐帝李煜的词术、后晋石敬瑭“儿皇帝”术、崇祯用错力的励精图治术、海瑞的勤俭术、汉武的武术、宦官的变态报复术、包括诸葛亮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在内的北伐术、志书上的贞烈术、嫁女求和术、杀知识分子兼焚书术、造冤血洗术、书呆子理想变现术、变蛇龙术、指鹿为马术、梁武帝萧衍的出世术,等等,刚是祸乱的始作俑者。 英雄不问出处,问出处老聂也不怕。我对来自“才子之乡”四川富顺的聂作平写的这本书之所以倍加青睐,除以上陋识外,还有两个因素:一是成书的时间,二是汪洋肆虐的才情。2001年,中国书市出现了两书,一是聂作平的《历史的B面》,一是吴思的《潜规则》,至于《血酬》《明朝那些事儿》是好几年以后的事了。2001年,才子聂作平32岁。“那年头,市面上还鲜有以历史为题材的当代人著作,不比后来几年,草根写史突然就蔚为大观,甚至有滥市的嫌疑。我不敢说自己是历史写作的先驱,但至少,在历史写作还没成为热门的时候,我写下了对于历史的一知半解的思考。(《回望:十年之前,抑或千年之后》)”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我想,这就是处于白热化竞争中的狡黠的出版机构,综合考量读者、市场等因素并给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后,不动声色推出这部十年典藏本的秘密动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