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探析中国“四化”同步发展

http://www.newdu.com 2018-08-13 中国社会科学网 赵连阁 参加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四化”同步发展时空演化格局、形成机理与模式选择研究》一书,系统阐述了“四化”同步发展的内涵及其作用机理,丰富了现代化发展理论。同时,作者在对中国“四化”同步发展水平测度评价的基础上,应用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探析了“四化”同步发展的时空演化格局和形成机理,总结了“四化”同步发展的典型模式。
    深化“四化”同步发展理论
    书中分析了“四化”同步发展的相关理论,试图解释具有中国特色的“四化”同步发展是什么的问题。作者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四化”同步发展的内涵,分析了中国“四化”同步发展的作用机理和内在要求。指出“四化”同步发展并非指四个化以同样速度发展,而是实现各要素的合理配置,促进“四化”之间的互动与协调,既关注各子系统的发展,又重视四者之间的协调,既包含同一区域“四化”之间的协调,也包括不同区域“四化”之间的协调,进而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的“四化”同步发展提出了四大内在要求。这一理论的分析不仅丰富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理论,还为后续其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揭示“四化”同步发展现状
    在对“四化”同步发展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书提出了“四化”及其同步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分析了其时空演化格局及其影响机理,揭示了我国“四化”同步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回答了中国“四化”同步发展水平怎么样的问题。发现我国的“四化”及其同步发展水平稳中有进,但“四化”发展不协调、地区发展不均衡问题依然突出,主要体现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滞后、信息化与“三化”融合不够以及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落后等方面,其空间相关性导致这种空间差距更加明显。书中有关“四化”同步发展水平现状及其形成原因的揭示,不仅让我们找到了“四化”同步发展问题的症结所在,还为后续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其同步发展水平指出了努力的方向。
    提出广域“四化”同步发展理念
    本书在对经验性事实进行统计观察的基础上,提出了广域“四化”同步发展的理念,试图回答为全面推进中国“四化”同步发展该怎么做的问题。当前, 我国各地区“四化”同步发展水平地区差异较大,省内各地级市之间的差异尤为明显,但地区间又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因为地理尺度越小的地区,在推进“四化”同步发展上越存在资源方面的不足。关注到这一重要现象,作者跳出单个区域“四化”同步发展的研究,独辟蹊径,提出跨区域构建“四化”同步区的理念,并从空间异质性、空间连续性、空间边界和制度因素四个角度,对基于跨区域发展的“四化”同步区的形成机制进行解释,从而弥补了以往文献更多关注单个地区的“四化”同步发展内在机制的不足。作者还通过长三角地区的样本数据证实了该理论分析,并发现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为核心的12个“四化”同步区业已形成,且这些区域还存在空间边界外拓的趋势,这也进一步证实了建立广域“四化”同步发展的必要性和现实性。
    总结“四化”同步发展模式
    书中的“四化”同步发展强调单化的发展,但更重视“四化”之间的协调与合作,然而,受发展条件限制,并非所有地区都会呈现“四化”的均衡发展。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施具有地区特色的“四化”同步发展模式更是推进我国“四化”同步发展的必由之路。作者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资源禀赋、不同产业结构的地区考虑,通过对江、浙、粤及中西部地区的大量实地调研,总结了基于专业市场为对接平台、基于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基于外商直接投资、基于开发区建设、基于国家级新区建设、基于镇域为支撑平台以及基于城乡一体化的“四化”同步发展等多种典型模式,作者进一步对其形成机制与路径的深入探讨,给其他地区的“四化”同步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总之,这是一部既重视理论又关注实践的著作,作者试图从中国“四化”同步发展的时空演化过程,掌握我国“四化”同步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揭示其演进规律及其形成机制,发现我国“四化”同步发展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路径与对策。这不仅能为我国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也能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四化”同步发展作出理论与实践的指导。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