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旧上海的“警察化”

http://www.newdu.com 2018-07-20 东方早报 李渔 参加讨论
这本书的封面有着老照片的灰黄,三名国民党政府时期的上海警察做“稍息”状站成一排。警服、大檐帽、绑腿、皮靴--现代装备一应俱全,只是三人一律显得面目模糊,神情甚至有些茫然。这或许暗合了书的主旨:几十年前这里大举推行“警察制度”,而结果却使这一事物更加似是而非。1927年,蒋介石北伐统一中国南方,坐镇南京,开始了对中国的统治。在就职仪式上,他说:“若上海不能整理,则中国军事、经济、交通等,皆不能有头绪。”一般认为,这是国民党开始整治上海的标志。而方法就是推行中国的警察制度。本书的英文名,按照字面意思,是“警察化上海”。当然,这是国民党的警察化,因为在那之前上海租界尚在,世界各国的警察都能找得到。 
    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各种势力、关系错综复杂。1930年的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务处长贾尔德称当时的上海“犯罪率居高不下”,鸦片买卖、赌博、生活方式的放纵、政治暗杀、抢劫……堪称罪恶基础上的天堂。但同时,上海又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以及通商口岸,国民党要想在全国站稳脚跟,就必须让自己的势力深入上海。这样才有了国民党政府的改革,包括重组警察系统、设立专业化的警察、重申路权与司法权等等。国民政府雄心勃勃,甚至想要控制上海的每一个人。 
    但是警察国家化的改革很快就被大上海同化了,为了生存,当地的国家警察很快与地方上的势力勾结起来。警察甚至从一开始就与蒋介石设想的不一样,因为除了制服以外,警匪在那个时候实在看不出什么区别。上海最后一任“警察大佬”陆连奎后来投靠了日军,随即被杀。这不但宣告着国民党在上海警察制度的消亡,甚至在某种意义上,也宣告着国民党1927年至1937年间“黄金十年”的消亡。 
    这十年间的警察故事,不但牵连起国民政府黄金时期的上海影像,而且,我们甚至可以从中看到国民政府组织机制的影子,甚至其统治在中国“速朽”的原因所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