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山水诗词论稿》序(2)

http://www.newdu.com 2018-07-20 易文网 林家英 参加讨论
学习和研究古代文学,传统文献学的有关知识和现代图书情报学的信息并重,是入门的向导,应予以充分重视。而对作品本身美学价值的鉴赏、了解则是归宿。著名文艺学家钱谷融先生称:“鉴赏包括感受、理解和评判。其中最根本和最重要的是感受。感受是鉴赏的基础……不从感受出发的理解和评判,也不是艺术鉴赏。我们的有些评论文章,所以写得干巴巴的一点不吸引人,往往就是由于作者对他所评论的作品,并无真切的感受,就匆匆忙忙地以一种纯理智的态度去分析它的意义,判定它的价值了,不知道对苞术作品是不能离开心灵的感受,而只用头脑去思考的。没有心量的参与,缺乏具体而真切的感受,这样写出的文章,不会有什么精采,读起来自然就淡乎寡味了。”(引自林家英《诗海拾贝续集·序》)钱先生的讲课和专著,如《〈雷雨〉人物谈》、《文学的魅力》等,无不饱含着亲切的诗意感受,娓娓道来,无疑是其鉴赏理论的实践。笔者曾在复旦大学听刘大杰先生讲授《中国文学史》,读其《中国文学发展史》,往往被其才思横溢和文采斐然的诗意感受所陶醉,进而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创作思想与艺术特征的流变。闻一多先生的《唐诗杂论》,历史、哲理的思考总与美妙的诗意感受水乳交融,如对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卢照邻《长安古意》的分析,宛如优美的散文诗,读来如饮醇醪,口齿留香。前辈学者的学术风采,说明文学研究与批评在重视审美价值、在开阔与深入的诗意阐释中,具有说不尽的个性与色彩。作为后学者的我辈,高人雄“论集”对诗词的研究,大都注意立足文本,在对作品审美价值的评析中,有一定的艺术感受蕴含于字里行问。如对《花问词人李殉词风辨析》一文,在解读李词的同时,参以比较的方法,对花问其他词人如温庭筠、韦庄词加以解读、对比,从题材、主题、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辨析它们之间某些相似之处,却又各具面目的风格特色,从而使李词清疏的词风更具鲜明性,其在花间词中自立一派而介乎温、韦之间的独创性也更有说服力。当然,文学鉴赏的境界也有高下悬殊的不同层次。著名学界耆宿缪钺先生指出:“赏析古人诗词名篇,其事似易而实难。若顺文讲解,敷衍成篇,似亦非难事。但是能在赏析一篇名作时,探索作者之深心,阐释艺术之高境,比量类似之篇什,追寻演变之轨迹,因小见大,南显推隐,读者将能获得举一反三、启示感受之效益,则撰稿者必须具有深厚之修养,独到之创见,始克臻此,非率尔操觚,勉强应命者之所能为役也。”(引自林家英《诗海拾贝集·序》)缪老学通文史,擅长倚声,深知创作之甘苦,鉴赏之不易,所论中的,语重心长。重温缪老教诲,高人雄当有感于心,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高人雄在求学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她出生于浙江杭州,少年时代在西子湖畔度过,风华正茂的青春时代农垦于甘肃河西走廊,江南秀美温润的青山绿水,塞上苍莽壮阔的大漠雄关,不同环境的文化底蕴滋育她亦刚亦柔的性格。成家之后,力求上进,经历了工作求学的几番曲折,故而格外珍惜攻读硕士学位的机会。在兰大期间,虚心求教,勤奋努力,和我结下了真诚的师生情谊。从教以来,忠诚敬业,不辍读书、写作,比起时下某些视潜心读书为畏途,以空谈怪论哗众取宠的现象,高人雄的学风是端正的,其点滴收获是一步一个脚印跋涉出来的。所以,当她携来“论稿”嘱为之序时,我虽平日怯于为人作序,眼下正忙于其他工作,对其嘱咐却实难推辞,只于粗粗泛览后略书拉杂的感想而已。
    人生有限,学无止境。科学研究是一种严肃、艰巨的工作,绝无捷径可走,必须锲而不舍,多读多思,择善而从,长期磨砺,积累文、史、哲等多方面的知识、理论、修养,始能不断进步,攀登高境。这是笔者的自省,也是对高人雄的殷切期待。
                                          2005年3月1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