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山水诗词论稿》序

http://www.newdu.com 2018-07-20 易文网 林家英 参加讨论
2005年新春伊始,高人雄副教授继2004年出版《古代少数民族诗词曲家研究》专著后,又将多年来撰写的有关古代文学的论文整理结集,拟将出版。诚可喜也。
    高人雄于上世纪90年代初在兰州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专业方向为隋唐五代文学。1994年毕业后,执教于西北民族学院(今西北民族大学),其所讲授课程、承担科研课题,并不限于隋唐五代文学。出于提高教学质量、锻炼科研能力的自觉,她惜时读书,勤于思考,常将心得体会撰写成文。收入“论集”中的文章,以古代诗词研究为主,围绕山水诗的形成、发展,作出历史考察。上溯《诗经》《楚辞》、魏晋诗文,下窥唐五代山水诗词及金、元、清初的山水写景之作,勾勒发展演变的轨迹,评析有关作家独特的风格特色。其对李殉、董解元、萨都剌、纳兰性德等几位少数民族作家的研究,发掘他们在中国多民族文学发展中的贡献及其对文学史发展的影响,更具深远的现实意义。
    古代作家生活在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中,其创作总与当时政局变化、社会思潮以及个人生活环境、人生遭遇和文学修养紧密相关,互相作用。以诗词而论,诗人们由经验观感之所得而发抒于作品中者,艺术表现手法虽变化无方,但都或多或少地与当时的社会有联系,从某些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精神面貌。如汉末《古诗十九首》中“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正始阮籍《咏怀》中“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等,对人生的忧伤咏叹,总与世事沧桑、倏忽万变令人觉得难以捉摸的苦闷紧密相关。因此,由知人论世而知其诗,无疑是把握作品内涵蕴意、风格成因、艺术价值的重要环节之一。“论集”中《西晋诗歌的现实意义》一文,对西晋诗坛的不同走向作了分析,联系当时现实政治、作家命运、审美思潮的变化等因素,对陆机等人偏重形式美的倾向、左思《咏史》寄意的深心、刘琨的慷慨悲歌、郭璞的游仙玄想均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萨都剌诗歌艺术剖析》一文,从元代宗唐抑宋文学思潮的影响,追寻其崇尚李(白)杜(甫)兼学中晚唐诗人之长,形成豪放奇崛、清新俊逸相融的风格,“使元诗弃宋宗唐后,显示出新的活力”。《纳兰的边塞词与写景咏物吊古词》一文,从作者的特殊身份、经历着眼,探研其词作成就词风成因。作为清初八旗子弟的纳兰性德,不但不拒绝中原文化,而且主动学习、吸收中原文化,倾心研究汉文学,广泛结交江南名士,切磋文史,摩挲书画,积累了深厚的学识根基和精湛的文艺修养,方能自如遨游诗海,探珠拾贝。其扈从康熙巡塞北、游江南的独特经历,对“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的地域风情,有身临其境的鲜活感受,以灵心妙笔出之,其边塞词恢宏壮阔、苍凉沉郁的意境,江南词明朗轻快、旖旎动人的韵致,正是他既能感之又能出之的审美体验的艺术结晶。纳兰的成就,体现了清初满汉民族文化磨合交融绽放的文学奇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