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如果我不拍,也许就再也拍不到了”——《大麦地岩画》的出版经过

http://www.newdu.com 2018-07-20 文汇报 蔡凌华 参加讨论
《大麦地岩画》是上海古籍出版社新近推出的四卷大型画册,全书以800幅彩照、800幅拓片和3000幅影描图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大麦地岩画群的全貌,并对大麦地的文化遗存、文物景点以及地理、地质状况做了综述。 
    大麦地是宁夏卫宁北山深处一片荒芜的山地。就在这面积约十五平方公里的荒漠中,岩画分布遗存多达三千组,个体形象达八千个。由于这里环境偏僻恶劣,人迹罕至,使得大麦地岩画基本保持着原生状态。更令人吃惊的是,这些岩画最早产生于旧石器时代到新时期时代。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一个地质队员最先发现了大麦地岩画,立刻向当地有关机构做了报告。可是,具体的寻找工作并不顺利。岩画研究者李祥石听说后,带着干粮在方圆几十里范围内一次又一次搜寻,差点把命也搭上,凭着一腔热情与对岩画的痴迷,终于找到了大麦地岩画群。 
    大麦地岩画的整理出版也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责任编辑府宪展先生说:“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岩画研究中心做了很多保存整理工作,但是我们看了以后发现达不到出版标准,于是,我们带自己的摄影师和专业摄影器材,辅导他们并帮着他们全部重做了一遍。” 
    决定重入大麦地整理资料正是炎热的夏天,因为夏天的气候更利于做拓片,工作时间可以更长。但是,在高温酷暑中深入沙漠,也将面临更多的困难。府先生风趣地说:“其实蛮好玩的,只是一般人不敢玩……”他第一次入大麦地的时候是穿着凉鞋去的,半天后出来,脚背上全是泡泡——“那儿根本不是热,是烫。” 
    摄影师方伟的工作更加艰苦:有些岩画是在高高的峭壁上的,只能找个比较凸出的地方立脚,然后身体尽量后仰,底下需两个人顶着他的背才能完成摄影工作;有些岩画埋在沙子里,只能掏掉沙子,然后趴在能够烫熟鸡蛋的沙子上拍照。1200多张彩照,就这样拍下来了。 
    沙漠是个充满凶险的地方,尤其是断粮断水车子又出问题而天又黑下来的时候。工作组的车子曾在下午五点陷在了沙里,一组人轮流钻到地下刨沙,一直到十点多还弄不出来,三瓶水,三个饼,六个人。府宪展在手记里写道:“……最后,让方伟和其他三人站在沟边折角的地方做路标。车子蹦跳着如同蜻蜓点水一样冲过了布满陷阱的沙沟。大家没有惊恐,也没有欢呼,只是疲惫地上车开往营地。如果没有路标,高速掠过沙面的车就会冲进深沟;如果人做路标,在浮沙上打漂的车头随时都会撞到人……没有‘如果’的选择了,他们冲出来了。” 
    《大麦地岩画》终于出版面世了,摄影师方伟说:“我只知道,如果我不拍,也许就再也拍不到了。”有一回,他找到一片画有一只羊的小石片,旁边一个助手想用水冲干净了便于拍照,结果那石片一碰到水就化了。有一些拓片是第一次整理的时候做的,而重拍的时候已经找不到那片岩石了。 
    上海古籍出版社总编辑赵昌平说:为了保护流传我们先民的文化遗产,出于对岩画这一不可再生资源日益损毁并尚难以遏制的忧虑,我们力图完美地出版了这套大型图录。我们不期望多少年后,大麦地岩画只能从我们的书中寻找,但是,我们肯定知道,这套书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显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