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偶然性,是没想到自己会与“蓝氏三杰”蓝理、蓝廷珍、蓝鼎元三位闽南汉子结下这么深的缘分。2004年春,我完成长篇小说《稻粱谋》的创作,时任漳州市政协主席的林殿阁先生问及创作计划,建议多关注、研究蓝理。过后,我查阅相关史料,发现蓝理,还有蓝廷珍、蓝鼎元,他们三人的人生命运、历史功业是连在一起、融成一体的。翌年春,到“蓝氏三杰”故里漳浦县赤岭、湖西畲族乡采风,期间幸会时任赤岭畲族乡乡长蓝文华先生,并应其邀请,确定选题,开始动笔。差不多用了四年的业余时间,总算将散落在史书、民间传说中与蓝氏三杰相关的记载缀合成文,并以康熙御赐给蓝理的“勇壮简易,所向无前”牌坊题字中的后四字为书名,这座牌坊经历三百多年的风雨,至今依旧完好无损地屹立于漳州市区,并于1996年列入第四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必然性,纵观历史,“蓝氏三杰”在海峡两岸,纵横百余年风云,铸就万世英名,他们对台湾的影响、建树、贡献,是巨大而卓越的。他们的英名功绩,我们今天不写,将来也必定有人写。我们要让这段尘封久远的历史,通过自己手中的笔,走进现代人的心灵。 创作本书的过程中,笔者深深体会到,不管是现实,还是历史,人们常常忽略和遗忘细节。恰恰相反,细节是最不能忽略,最不容遗忘的。事物皆有因果联系,看事物,科学判断事物,既要看其结果,更要看其过程中的细节。“治大国,若烹小鲜”,细节往往会影响,甚至会决定事物的发展、成败。 “蓝氏三杰”在统一、平复、治理、筹划、开发台湾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展示了“勇壮简易,所向无前”的精神胆识,他们永不放弃,敢于面对成功,敢于面对失败,敢于面对任何困难,敢于从失败与困难中走向新的成功,吾辈后人当记之、扬之。 尤其是蓝鼎元留存于世关注民生、民声的华文锦章,足谓“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值得今人研究、借鉴。 再读历史,是为了创造明天。《所向无前》创作的初衷,即在于恢复历史原貌,展现历史风云,为今天两岸的关系发展提供借鉴。 历史已经不止一次证明,而且也将继续证明,海峡两岸应以史为鉴,继往开来,同心同德,和衷共济,共创中华儿女和谐美好的明天。 《所向无前》书中所展现的史实观点,仅为一家之言,旨在抛砖引玉,若有不当之处,则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创作中给予我莫大关心、鼓励和支持的,还有传主所在省、市、县、乡等地的许多领导、同仁、朋友以及与传主有关的两岸畲族蓝氏族人。福建省文化经济交流中心、福建省作家协会、漳州市委农办、漳州市民族与宗教局、漳州市台办、漳州市工商联、漳州市闽南文化研究会,漳浦县委、县政府,漳浦县赤岭、湖西畲族乡,龙海市隆教畲族乡,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则金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漳州片仔癀药业等,对本书的最后出版,出力尤多,笔者皆感铭于心,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和无上的敬意。 西月 丁亥年冬至记于漳州芗城竹月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