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陈庆浩谈中国古代小说

http://www.newdu.com 2018-07-20 东方早报 黄晓峰 参加讨论
    核心提示:陈庆浩先生,1941年生于香港,法国巴黎第七大学东方学博士,现为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客座研究员。早年主要致力于《红楼梦》研究,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主要致力于汉文化整体研究和域外汉文小说的整理和研究。他与孙逊先生主持整理了《海外汉文小说全集》,其中的越南卷近期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汉文小说的整体研究
    您是怎样开始整理域外汉文小说的?
    陈庆浩: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提倡汉文化整体研究,其中的一个具体项目就是汉文小说的整体研究。中国当然是汉文小说的大宗,但除此之外,越南、日本、朝鲜都有很多汉文小说。源于东方文学的传统,汉诗文更加受到重视,而相对轻视小说,认为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不但中国如此,在域外的越南、朝鲜也是如此。在此影响之下,很多古小说的抄本、稿本流失很厉害,整理和研究一直比较薄弱。小说是文学的一个重要门类,所以我们特别提出做汉文小说的整理和研究。汉文小说最重要的产地当然是中国,不过我们现在也注意收集越南人、朝鲜人、日本人、琉球人用汉文创作的小说。除此之外,还有西方传教士小说。过去我们根本不注意他们的工作,其实传教士也有用汉文创作小说的。宗教传教时喜欢讲故事,中国古代的小说里,有佛教、道教、儒教传教的小说。西方传教士也写汉文小说来向东亚各国的人传教。1987年我和朋友们合作在台湾学生书局出版了《越南汉文小说丛刊》第一辑,七本,收十几种小说,后来又出版了第二辑五本;2003年还出版了《日本汉文小说》第一辑五册,但只是域外汉文小说的一个小部分。所以目前和海内外的学者合作,想做一套比较完整的海外的汉文小说,交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这些小说大都是明清时期的吧?
    陈庆浩:这些小说,有的很早,因为我们小说的范围很广,包括神话、民间传说等,这种作品,时间很难确定。越南汉文小说有的迟到上世纪二十年代。越南的革命家潘佩珠,是胡志明的先辈,在中国流亡时,发表了不少汉文创作的小说,这些小说最近挖掘出来。我们编的越南汉文小说就编到他为止,所以时间跨度比较大。
    西方传教士汉文小说的成就怎么样?
    陈庆浩:早期的传教士很注意用讲故事来传教。西方耶稣会士马约瑟在雍正年间,写过很好的汉文小说《儒交信》,小说讲一个传教士如何去感化儒生,使他们在保持儒家的生活规范的同时,进一步达到对天主教的信仰。不过,天主教传教士的作品需要上级主教批准才能发表,有一种文化控制,所以天主教的小说并不多。但是基督教(新教)的小说比较多,基督教进入中国时,马礼逊的同工伦敦差会传教士米怜于1819年在马六甲出版了一部传教小说《张远两友相论》。此书后经多次重版,韩国也发现此书的译本。此后又有郭实腊等人的创作,数量很多,但仍未见精品。
    中国同时期的小说、笔记、诗词中是否提到过传教士小说?
    陈庆浩:没有,过去我们根本一无所知。一方面传教士的活动范围比较小,比较隐蔽;另一方面西方宗教在近代中国的角色非常微妙,鸦片战争之后被视为西方侵略中国的工具。我们很多研究小说的人,根本不知道有传教士小说这回事。过去就连朝鲜、日本和越南人写过汉文小说都不知道,有时看到一两种这类作品,立刻就认定这是中国人写的。现在才知道域外也有一个汉文小说系统,比如朝鲜的汉文小说,现在发现超过一百部,至少有五百万字。
    这些传教士汉文小说,是在哪里发现的?
    陈庆浩:目前所知《儒交信》是最早的传教士汉文小说,这部小说写的时候,正是罗马天主教会内部礼仪之争,且反对传教士迁就儒家思潮占上风之时。在这种背景下,《儒交信》就没有得到批准发表,因此只有稿本存在。稿本后来是在法国国家图书馆发现的,等到1942年河北献县天主教会才将此书排印出版。因为是教会文献,只在很小的圈子里流传,很多人还是不知道。除法国国家图书馆外,梵蒂冈图书馆也藏有很丰富的天主教汉文资料。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