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早期西医入华史的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18-07-20 文汇读书周报 董少新 参加讨论
    西洋医学传入中国始于明末,此后200年西医入华未曾间断,但是并未引发清末以后那样的激烈争辩。究其原因,一是此期入华西医规模不大,远未危及中医“饭碗”;而更重要的原因是,16-18世纪西方医学虽处于从传统向科学过渡的阶段,但所传入之西医仍以西方传统医学为主。当时中西医水平不相伯仲,虽属不同体系而又具有许多相似之处,“传统”色彩均很浓重。
    翻阅传教士留下的大量原始文献可以发现,治疗身体疾病是他们用以“拯救灵魂”的主要手段之一。天主教会并不鼓励教士从事医疗活动,但来华耶稣会士在传教过程中采取了“形哀矜”与“神哀矜”并重的策略,不仅长期在清宫中行医,而且足迹遍及各驻地。无论以何种方式,传教士均将患者的康复归因于上帝的仁慈。不过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这样的治病方式与僧侣、道士乃至民间信仰并无分别,只不过在众多的神仙中又多了一种而已。这显然不是传教士愿意见到的结果,因此通过各种规程来强调天主教的唯一正确性。《形神之间》上编分别通过“澳门西医事业的发展”、“治疗身体还是拯救灵魂”、“清宫中的西洋医学”三章深入探讨传教士“行医与传教”的关系。
    受“天儒合一”思想影响,清初医者王宏翰等人径直认为天主教的上帝等同于儒家经典中的上帝。在这一认识下,西洋解剖学、生理学和传统中医的脏腑、经络之说虽然正面相遇,但并未因其差异而引发争论,毕拱辰、方以智、王清任、王学权、王孟英、郑复光、郑光祖等明清学者均直接或间接受到西洋解剖生理学影响,刘献廷甚至用邓玉函、罗雅谷、龙华民译《人身图说》解释女变男之理。尽管也有排斥西说者,如俞正燮等人,但是其完全站在排外立场上,且遭到王孟英等医者的有力反击。这些问题在《形神之间》下编“性学”、“医学”两章中有深入讨论。
    此外,《形神之间》下编还研究了传教士中文作品中医学词汇的翻译问题,和西洋解剖图的传入、传播与演变,尝试从语言学和图像学的角度对早期西医入华史做更全面的探讨。
    就明末清初西学东渐而言,西洋天文学、地理学、数学乃至机械、火炮铸造技术的入华史已经有较多的研究,《形神之间》的出版终于使西洋医学入华史有了较为全面的研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