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相先生于词曲之学鼎盛之时开始收集整理诗、词、曲中不曾有人解释的语辞,筚路蓝缕,殚精竭虑,披阅二十载始撰成《诗词曲语辞汇释》六卷。此书填补了诗词曲特殊语辞研究的空白,既为语文研究工作者汇集了可贵的资料,也可供一般读者阅读诗词曲时参考,对于古典文学和近代语汇的研究都有深远影响。 这部书是专门解释诗词曲中的语辞的。这里所谓“语辞”包括虚词和一些方言词、古代白话词。在它以前,刘淇的《助字辨略》对此类语辞虽有旁涉,但无专攻。因此,本书对于唐宋元明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语辞的研究是具有开创意义的。 全书标目537条,条目下附列604条;一语辞有几种意义的,又分若干条,共802条,合计实收1400余条。所收语辞,详引例证解释其意义和用法,兼考释其流变和演化。语辞按卷分列,每一条目先简释词义,再援引书证,后就其意义细加辨析。书证—般以诗、词、曲为序,无者缺之。其中,“诗以唐人为中心,宋诗次之;词以宋人为中心,金元词次之;曲以金元人为中心,元以后次之”。书前刊有《目次》,书后附列《语辞笔画索引》、《四角号码索引》备检。本书所收语词多半出自当时之通俗口语,其中大多为实词,少数为虚词,也有部分词组。 对于词义的确定,张相先生综合了体会声韵、辨认字形、玩绎章法、揣摩情节、比照意义等方法,虽大率不出刘淇《助字辨略》、王引之《经传释词》以及清代训诂大师著作之外,但显见作者的慎严精微,对于很多语辞的释义也很有精准的说服力。例如“谁家”一词,张相先生推求上下文命意为“犹如今日苏杭语之啥个,亦犹云什么”,例证推释如下:“杜甫《少年行》云:‘马上谁家白面郎,临阶下马坐人床。不通姓字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此谁家语气急切,乃是詈辞,犹今云什么东西。《西游记》剧二十云:‘谁家—个黄口孺子,焉敢骂我!’”其释义令人有涣然冰释之感,且引证富有说服力,读来令人信服。 此书胜于前人著作处,在于搜罗词语丰富,征引详博,词义疏解精辟,辨析精微,方法谨严,多有可取。更为可贵的是,作者能够从语言史的角度对方言俗语词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详引例证,诠释其义,剖析用法,凡“字面生涩而义晦”及“字面普通而义别”者,均在讨论之列。如“着”字条共列22个义项,虽未尽善,但排比之细则前所未有。此书除解释词义与用法之外,还尽量揭示其流变与演化,这实在就是从纵横两个方面去研究了。此书除收罗宏富之外,还有归纳词义准、方法灵活、能探索语源等优点。 当然,此种鸿篇巨制式的开创之作也难免白璧微瑕,那就是由于时代制约,作者对于材料的征引有其局限性,释义缺乏语法观念,义项的罗列过于琐碎;此外亦有考释错误的。但是这些缺点都瑕不掩瑜,无法抹煞此书在训诂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对于这样一部扛鼎之作,张相先生在《叙言》中表明的态度却亳不自得:“鄙见有与古人异者,我申我说,各行其是,不因欲立我说,悍焉引之,遽加批驳。学问者天下之公,见解者人心之异,况治学方法,随时代而演进,今日群籍大备,又与古人时代不同。汲绠既修,活水易得,未敢沾沾自喜,辄以‘非也’‘失之’一类之语,反唇相稽也。”此种孜孜于学问的谦逊态度与胸襟,实在可叹可敬,令人动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