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冷山”还是“寒山”?——寒山寺文化研究告诉我们的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18-07-20 古籍新书报 孙晖 参加讨论
    2003年,好莱坞大片《冷山》在国内上映后引起不小的反响,但其奇怪的片名令观众觉得莫名其妙。其实这个《冷山》与“和合二仙”的寒山子颇有渊源。
    “和合二仙”无疑是苏州寒山神话故事中最值得进行文化探究的传说之一。民间传说中,“和合二仙”是祝福婚姻的喜神。他们的来历,一说是唐代的两位高僧——寒山与拾得。相传原先在天台山国清寺修行的两僧人颇为投契,后来一同到苏州妙利普明塔院任住持,并将寺院改名为寒山寺。两位僧人的诗歌、佛学造诣极深,他们的诗歌吟对用词浅显,寓释于诗,后人将他们的诗汇编成《寒山子集》。在《寒山子集》中有一首《人问寒山道》,诗云:
    人问寒山道,寒山路不通。夏天冰未释,日出雾朦胧。
    似我何由届,与君心不同。君心若似我,还得到其中。
    这首诗清奇雅致,又明自如话,尤其体现了佛家心灵世界的宽广与自在,在《全唐诗》中被列为释家诗之首。寒山诗传入邻邦日本并享有很高的地位,对日本的俳句和短歌产生深远影响。有意思的是,寒山子以“容貌枯瘁,布襦零落,以桦皮为冠,曳大木屐”的形象和抒发参禅体会的诗歌成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嬉皮士的崇拜偶像。当好莱坞大片《冷山》在2003年国内上映时,我们的电影引进单位一时没有意识到这部电影的小说原著与中国文化的渊源。这部应该译名为《寒山》的电影在原著小说的扉页上有两句诗:“人们打听通往寒山的道路,却一无所获”——这正是《人间寒山道》开头两旬的英文翻译!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是张继的名句,也使寒山寺和寒山寺钟声名满天下。自2002年年轻的秋爽法师荣升寒山寺方丈后,他就一直全力以赴弘扬寒山寺的“和合文化”和“钟声诗韵”,并在2008年建成了108吨的仿唐中华第—大钟以及高达13米多的中华第—碑。为了进—步研究寒山寺文化,寒山寺于2007年成立了寒山寺文化研究院。该院院长姚炎祥认为:寒山寺文化是以吴文化为根基、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为—体、形成以佛教文化为主体、和合文化为核心、钟声诗韵为标识、寒山拾得“和合二圣”为形象代表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寺庙文化。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和合”的象征意义已经超越了祈福婚姻和美、家庭幸福的范围,凭借寒山诗所展现的哲学意境拓展了其文化内涵。已经举办了两届的寒山寺文化论坛,在2008年就以“和合人间·和谐社会”为主题,为广大文化研究者和相关专家提供了各抒己见、互相交流的平台。论坛共收到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122位专家和学者的117篇论文,成果《寒山寺文化论坛论文集2008))共收录论文90篇,近百万字,多以论述“和合文化”、寒山寺文化为主,尝试将“和合”纳入吴文化与和谐社会的理论建设中加以阐释。有关电影《冷山》翻译的探讨就出自这本论文集。可以说,如此厚实的理论研究文集不愧被专家评价为在全国寺庙文化研究中都极为罕见!而寒山寺文化研究并未止步于此,最新的以“慈善人间·和谐社会”为主题的第三届寒山寺文化论坛即将于今年9月在苏州举行,相信此次的论坛又会进发出不少智慧的“火花”,为进一步弘扬寒山寺文化作出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