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中国侦探推理小说从生涩走向成熟(2)

http://www.newdu.com 2018-06-27 文艺报 杨桂峰 参加讨论

    深耕作品,大有可为
    在世界文坛上,侦探推理小说一直是最畅销的读物之一,发行量高居小说类之首。家喻户晓的侦探推理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先后被翻译成100多个国家的文字,总销量超过20亿册。相比之下,我们本土的原创推理小说与世界水平之间的差距十分明显。当然,时代不同,阿加莎的模式无法复制。
    在如今的多媒体时代,纸质媒体遇到的尴尬更是困扰着每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出版工作者,也同样困扰着作者。侦探推理文学的出路在哪里?美国作家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给了我们有益的启迪。在纸质媒体陷入低潮的当今,《达·芬奇密码》750万册的销量令人叹为观止。这个奇迹是怎么产生的?这主要缘于对作品的深度开发,也即IP开发。当文字作品转变成影视之后,影视产生的影响会反哺文学创作。
    深度开发需要一个好的IP,而一个好的IP首先需要一个好的故事。对于侦探推理文学来说,一个好故事的核心是什么?综观近年来国内的侦探推理文学作品,可以发现中国当代侦探推理文学从生涩转向成熟的清晰脉络。即便是类型文学,其涉及面也可以覆盖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正是侦探推理文学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但是,不论侦探推理文学的形式和内容发生如何的改变,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侦探推理文学的“核”,也即悬念。
    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只是提供给读者一个“图示化的框架”,这个框架有许多“空白”,有待于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去添加和补充。在侦探推理小说中,悬念不但是推理的大前提,同时也为读者的“添加和补充”提供了契机,这种“添加和补充”是作者与读者间的一种隐形的互动,更是阅读一篇侦探推理小说的乐趣所在。在这种不断“添加和补充”的过程中,“空白”得以填补,原本扑朔迷离、疑云密布的事件最终得到清晰的揭示。
    在多媒体时代,“图示化的框架”不仅存在于传统的阅读中,更通过影视画面得以延续和扩展,对侦探推理文学来说尤其如此。通过影视画面,通过演员精彩的表演,演绎、还原、分析案情,寻找证据,让真相水落石出,不仅更加吸引人,而且接受门槛更低。好的故事转化成好的IP,反过来,好的IP也可以促进文字作品的推广,从而完成从图书到画面,再从画面到图书的良性循环。正是这种良性循环成就了影视同期图书热卖的现象。
    在国内,上述模式已经越来越趋于成熟。漆雕醒、韩梦泽等作者的推理小说纷纷被影视界看好,如由韩梦泽的《石器时代》改编的同名电影于2013年公映,《完美错误》改编的电影《怖偶》于2014年公映,漆雕醒的《木马》《潘多拉的盒子》等作品也被买断影视版权;长篇侦探推理小说《英雄梦》《寻凶手记》等都与颇有影响力的影视公司签下了影视版权转让合同。影视公司对侦探推理题材的重视,反过来也说明了侦探推理小说的故事魅力,深耕侦探推理作品的版权大有可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