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真实与鲜活:朱英诞的诗歌创作特色

http://www.newdu.com 2018-06-04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杨柳 参加讨论

    作为现代诗坛的隐逸者,朱英诞(1913—1983)一生致力于寻求“真诗”,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留下新诗3000余首、旧体诗1300余首。其执着的艺术追求、鲜明的个人风格和丰硕的创作实绩在新诗史上实属罕见。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朱英诞活跃于北京现代诗坛,1935年出版新诗集《无题之秋》。废名40年代著文将其与林庚并称,赞扬“他们的诗比我们的诗更新,而且更是中国的了”。1939—1945年,朱英诞在北京大学任教,承接废名在北大主讲新诗与写作,其间自编讲义,后与废名著名北大新诗讲义合编为《新诗讲稿》。此讲稿2008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在学界引起关注。
    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王泽龙主编的《朱英诞集》(十卷)几乎收集了朱英诞95%以上的作品,这是朱英诞已发现作品的首次全面结集。文集前五卷为现代诗卷,六、七卷为旧体诗卷,八、九卷为散文卷(主要是关于诗歌的序跋、随笔),第十卷为学术卷及其他(包括新诗讲义、古典诗歌研究、古代评传、诗歌翻译作品等)。此外,文集还收录了近百张作家生平、创作、书法的珍贵照片,全方位展现了朱英诞的生命历程和文学历程,我们基本可以由此纵览朱英诞文学创作及学术研究的全貌。
    朱英诞追求真实与鲜活的“真诗”。他善于捕捉日常生活和自然世界中新鲜的感受,融合知性化的诗思,表达隽永含蓄、淡雅简朴的诗意。他的诗歌风格多静默沉思、清幽深远,力求在中西诗艺的交融互涉中“与古为新”,这与京派文人特有的纯正文学趣味有着直接联系。20世纪30年代朱英诞踏入北平诗坛,亦师亦友的林庚和废名对他早期的诗歌创作和观念的影响颇深。废名主张新诗要创造性地学习中国古典诗歌,特别是六朝、晚唐五代诗词,朱英诞可说是较为成功的实践者。在为朱英诞《小园集》(1937)所写的序文中,废名称朱英诞的诗是“六朝晚唐诗在新诗里复活也”,将其引为知己。林庚曾努力尝试新格律诗试验,朱英诞则从创作方面鼎力支持:30年代的《无题之秋》和《春草集》中均有一半篇幅为整齐的新格律诗作。朱英诞曾说林庚是“现代的沈约”,认为其新格律诗试验有特殊的意义。到了40年代,朱英诞的新诗创作进入全面成熟期,他在当时很多刊物上发表大量新诗,风格渐趋多样化:总体延续初期自然静美、隽永含蓄的同时,又常有冷冽萧瑟之声、激烈跌宕之势;既写因家国多难而起的“怀疑”和惊惧,也写边尘、战云和劫灰。这一时期,朱英诞还进行了颇具先锋性的新诗写作探索,比如1943年完成的长诗《远水》,通过杂用中西典事构造繁复的现代感,其中对战争别样的表现、互文性手法的运用和强烈的语言实验意识,在今天看来也是非常引人注目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