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非洲本土语言文学研究及价值(2)

http://www.newdu.com 2018-05-14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孙晓萌 参加讨论

    本土语言书面化促进文学发展
    非洲书面文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之一是非洲语言的书面化。非洲曾长期被视为无文字社会,伴随着非洲的伊斯兰化进程,阿拉伯语字母在早期记录非洲语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豪萨文、卡努里文、富尔贝文等都出现了相应的阿贾米(Ajami)书写方式,也就是以阿拉伯字母记录非洲本土语言的方式,这使得非洲本土语言文本的社会场域不再局限于穆斯林知识精英阶层。此后,随着西方列强开始瓜分非洲,拉丁字母被用于记录非洲本土语言,此前使用阿拉伯语书写的语言又经历了拉丁化过程。非洲本土语言的书面化最初是由于传播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需要,这就使得用非洲本土语言书写的文学文本最初都服务于宗教宣传,此后才逐步出现了世俗化转向,用于记录和书写日常生活。
    殖民统治时期,宗主国重要的殖民文化策略之一就是让非洲本土语言文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服务于西方的殖民政权,达到对殖民地“界而治之”的效果。因此,对殖民时期非洲本土语言文学嬗变的研究,始终需要综合考虑殖民地的语言、文化和教育政策,在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中进行理解和把握。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非洲国家的独立唤起了世界范围内对于非洲文化的关注,其中也包括书写文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非洲本土语言文学的传播。非洲的团结、种族主义、种族隔离制度、殖民统治遗留问题等成为非洲各个语种文学关注的共同话题。
    法国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所阐释的文学场域、象征资本与文化习性,对非洲本土语言文学研究领域的理论建构颇具影响力。有关理论将文学的内部和外部作为一个研究整体,探讨在殖民时期非洲本土语言文学是如何被确立为一种现代性体制的。其中,涉及非洲本土语言文学创作比赛的开展、报刊的创办与发行、各类出版机构的建立及运营、大众阅读文化养成、作家群体的构成及其运动史、教育体系的建立及开启民智的大众知识普及、新型知识分子的诞生、国民性的重塑和培育现代公民与历史主体等一系列问题。尽管非洲的书写习惯源于伊斯兰教的传播与发展,但真正意义上的书面印刷文化则完全由基督教的传播所推动,这无疑为此后殖民政府推广本土语言政策、发展本土语言文学起到了促进作用。值得关注的是,非洲本土语言文学的出版发行长期由欧洲宗主国所控制,这使得有关作品的读者群、文学题材、审美取向等都偏离了本土语言文学应有的发展路径而相应发生转向,也造成非洲民族文学的发展缺乏真正的内生性动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