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全民阅读是时代精神的马拉松(2)

http://www.newdu.com 2018-05-10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陈众议 参加讨论

    文学经典:一个民族的精神基因
    读什么,尤其是孩子们一开始读什么非常重要,因为它关系到能否使孩子从喜欢阅读,然后渐成习惯。无论做什么,一旦成为习惯,也便成了生活方式和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欲使孩子喜欢阅读、习惯阅读,就必先让他们亲近文学,而且最好是文学经典。这是由文学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或可谓文学的最大好处之一):集具体性、生动性、趣味性和审美性于一身,且不说背后的“道”。古今中外,鲜有孩子不喜欢听故事的。人们从听故事到读故事,再到写故事和讲故事,这是文学赖以存在的根本原因和朴素理由。若非要将人的心智分作情商和智商,那么文学(当然还有艺术)显然是人类情商的最高体现。2016年,适逢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塞万提斯逝世四百周年,文化部、国家图书馆等单位举办了一系列活动,旨在纪念伟大先贤、推动全民阅读。就参加的几场讲座而言,所见所闻着实令我这个多年致力于推动全民阅读的书生唏嘘了好一阵子。首先,参加活动的听众或观众多为离退休老人和已晋父母的中年男女。归类并包,他们的问题几乎只有两个:怎么才能让孩子喜欢读书?孩子们该读什么样的书?可见他们所来所往十分明确:为了孩子。
    这就免不了再回到经典,尤其是文学这个话题。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道出了许多好处,却始终没有明确指认何为经典。自然,反过来说,经典的好处本身成就了经典,譬如它可资反复阅读,它具有多重乃至无限的阐释空间,它能帮助我们了解别人的生活、别人的世界,等等。而我想补充的是:第一,经典是现时的,也是历史的,但主要是现时的;第二,经典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但主要是民族的。它是我们集体无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转化为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审美观。因此,它是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的重要介质,是民族的精神基因。同时,在民族和外国经典之间不存在排中律。一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照样可以使我国读者热血沸腾,让无数青年奔赴延安、投身民族救亡。有关例证多多。
    换言之,文学经典不仅是审美对象、认知方式或载道工具,它也是民族的记忆平台,蕴藉了太多的集体无意识,因此还是民族文化及其核心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重要体现。这就牵涉到语言文学与民族精神之间那难分难解的亲缘关系。正因为如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当有人以柯尔律治般的假设问及邱吉尔,莎士比亚和印度孰轻孰重时,他说如果非要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那么他宁要莎士比亚,不要印度。当然,这非常文学,他的答案分明是从卡莱尔那里学来的,用以指涉经典的重要、传统的重要。而语言文学永远是一个民族所能传承的最大传统,也是其向心力和认同感的重要基础。
    当然,文学,尤其是文学经典的力量并不局限于本民族。前面说过,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部小说可以使无数中华热血青年放弃优越的生活奔赴延安,奔赴抗日战场。问题是时移世易,如今连自家的“四大名著”都上了“死活读不下去”的榜单,那么我们还剩什么?是脱离现实的玄幻,还是无病呻吟的自恋?或者张爱玲、徐志摩、周作人、废名、穆时英?后者并非一无是处,但若置于彼时彼地及其历史语境,那么其分量不言自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