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历史上种种文艺本质观,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有一个重要维度,即从社会关系角度认知文艺。习近平文艺思想认为,我们的文艺只有紧紧围绕人民,彰显中国精神,才不会失魂、失语、失声,才能有血有肉、风骨凛然、气韵生动、鼓舞人心。只有在人民之中创新,在中国精神之上发展,才能有效构建中国话语、凝聚中国力量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的历史语境下,如何创作出无愧于这个伟大时代的文艺作品?如何推进新时代文艺理论话语体系创新?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和著述,我们可以看出,习近平文艺思想主张紧紧围绕人民中心,从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文艺要热爱人民,要求创作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全面阐述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宗旨论、创作论和批评论。 人民中心与文艺宗旨论 文艺理论的基础问题包括“何谓文艺、文艺何为”。中国古代有“诗言志”“诗缘情”“文以载道”“文以气为主”“文果载心”“文之为德”等诸种表述形态。在西方,柏拉图认为文艺是对理式的模仿,是“影子的影子”,他对“灵感说”的解释是“神灵附体”和“迷狂”。亚里士多德则认为文艺是摹仿。中国古代文艺观也好,西方古代灵感论、摹仿论也好,都是各自时代文明土壤的产物,也有一致之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有一个重要维度,即从社会关系角度认知文艺。习近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谓人民的文艺,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他继而分析道:“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 文艺属于人民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根本宗旨的体现。例如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列宁意识到大城市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较多,认为文艺应当“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就要求高尔基到工人、农民及部队中去接触新生活、发展新文艺。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文艺服务的对象进行全面分析后指出:“在我们,文艺不是为上述种种人,而是为人民的。”他旗帜鲜明地提出文艺工作者必须同人民群众、工农兵相结合,这是毛泽东无产阶级文艺思想的一个重要贡献,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重大创新。一脉相承的是,邓小平同志说“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江泽民同志要求文艺工作者:“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进行艺术的创造,在人民的进步中造就艺术的进步”。胡锦涛同志强调:“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远同人民在一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艺术之树才能常青。”习近平同志坚持和发展了人民中心论的社会主义文艺本质观,他认为:“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文艺的根本宗旨也是为人民创作。”并将文艺与人民的关系展开为“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文艺要热爱人民”,尤其是“热爱”一词,将两者整合成一种深层贯穿的意义圆融体:“热爱人民不是一句口号,要有深刻的理性认识和具体的实践行动。”所以习近平同志不赞同“只写一己悲欢、杯水风波,脱离大众、脱离现实”的所谓“为艺术而艺术”,而是对柳青为写《创业史》在人民群众中蹲点14年的创作实践大加赞赏,这根本上是源于我们的文艺是“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