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论多勒泽尔的文学虚构与可能世界理论(2)

http://www.newdu.com 2018-04-13 《文艺理论研究》 张瑜 参加讨论

    第三,多勒泽尔指出文学虚构世界是“通过语义学通道进入的”(20)。文学虚构世界是人工语言制品,是在虚构文本的媒介中被建构、保存和流通的。现实世界的人物,作者和读者可以进入文学虚构世界,但是只能通过语义学通道及其信息加工过程。可能世界运用通达性概念来描述这种从现实世界进入到可能世界的跨界联系。多勒泽尔还指出作者要借助现实世界的许多方式来创造文学的可能世界,也就是说创造可能世界的材料,包括成分、种类、结构、事实、历史事件、文化价值等都是来自现实世界的,但是这些材料都要受到虚构世界本体论的限制,不得不改变性质,成为非实际的可能性,才能进入到虚构世界里。同样,读者要进入到虚构世界也不得不通过阅读和处理文学文本的方式。文本处理活动包括了许多不同的技巧和类型。可能世界理论坚持虚构世界是由作者建构的,读者的角色则是重建,读者通过作者在文本中的指示,进行世界的重建过程,其中读者也能挪用他在现实世界里的经验帮助重建,这一语义通道是双向的,多层面的。
    第四,多勒泽尔指出文学的虚构世界是“未完成的”,不完整的(20)。逻辑学的可能世界是完成的,并有完整的、确定的结构,但是文学虚构的可能世界则是未完成的,也是不完整的,这是因为只有那些被描述的虚构实体的特征和信息是可以确立的,例如包法利夫人是自杀这是可以确定的,但是包法利夫人的左肩上是否有胎记,我们则永远无法确认。因为文本没有提供有关的信息,文学只有一些可能的陈述,才可以判定真假,其余的则不能决定,事实上也是无意义的。
    第五,多勒泽尔指出文学虚构世界“在它的宏观结构上包含了多种混杂的成分”(23)。许多初级的可能世界在宏观结构上要受到总体规则的限制,以此保证语义的同质性,但是在许多复杂的可能世界里在语义上则混合了不同的异质成分,这种语义上的异质性最基本的例子则表现为两分世界,即世界分裂为两个领域被相互矛盾的一般规则支配。对叙事学而言,混合成分的虚构世界是典型的,必需的,因为它是由许多领域共生的成分,多层的以及领域之间的张力构成的,这些异质的语义成分为多样丰富的人物行为、故事情节和环境背景提供了舞台,展现了文学可能世界的丰富性。
    第六,多勒泽尔指出文学虚构世界是“由文本制作构建的”(23)。所有的可能世界都是人类创造活动建构的,文学虚构世界是文本制作的产物。文本制作,像人类所有的创造活动一样,发生在现实世界里,但是它建构的却是一个虚构的王国,其性质、结构、存在模式在本质上都是独立于现实世界的,由于文学文本具有特殊的言语行为的语力,使可能性转变成虚构存在,可能世界也成为了语义学的目标,独角兽、仙女、奥德修斯、拉斯柯尔尼科夫、大人国等都是语义学目标,读者可以通过语义通道接近他们,害怕或者同情他们,谈论他们。
    上述六点是多勒泽尔关于文学虚构的可能世界理论的总纲,他全面地阐述了把文学虚构世界吸纳到可能世界系统中,文学世界所具有的性质、特征、成分、结构、来源以及与现实的关系等观点,为他接下来构建自己的文学可能世界理论体系打下了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多勒泽尔反复强调,这些观点都不是从逻辑学的可能世界理论机械移植和推论过来的,而是在可能世界理论语义学的启发下,结合了文学自身的特征做出的阐发,这表明他坚持了文学的本位立场,这是吸纳可能世界理论于文学研究的正确立场。
    多勒泽尔的文学虚构的可能世界体系具体分为两个部分:叙事世界与涵义功能,分别从外延语义学和内涵语义学来探讨。多勒泽尔的这个体系主要受到两个人观点的影响,一个是分析哲学的弗雷格的意义理论,一个是形式主义的托马舍夫斯基的主题观点。如前所述,弗雷格把语言的意义划分为指称和涵义,指称是指语言的外延,而涵义则是文本表达信息的内容。由于可能世界是脱离现实世界的,具有独立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它具有自己的指称关系和真值标准,文学虚构的叙事世界和外延语义学主要研究的就是这个方面的内容。而文学的可能世界是依靠文本语言的涵义构建的,涵义是从外延到文本的函项,内涵语义学研究的主要是这方面的内容。托马舍夫斯基是俄国形式主义的著名学者,他的主题理论对布拉格学派影响很大,多勒泽尔早期受布拉格学派影响,也受到托马舍夫斯基的影响。主题问题涉及的是叙事的微观结构,托马舍夫斯基认为主题是作品不可分解的部分,并且每一个句子都有自己的主题。多勒泽尔认为主题是在三个层面上定义的,第一个是命题形式的逻辑结构,也就是托马舍夫斯基设想的每个主题都有相应的句子结构,它要受到语句语法的影响。第二个则是在解释命题形式的语义表征所获得的主题的外延结构,即描述的对象、人物、事件,关系、性质和行为等等。第三个层面则是表述的文本的措辞。通过文本的措辞,主题的内涵结构得以确定。弗雷泽和托马舍夫斯基关于外延与内涵的观点有相通之处,对多勒泽尔产生影响,多勒泽尔认为虚构语义学混合了外延和内涵的意义,因此他的文学虚构的可能世界语义学体系也就划分为外延语义学和内涵语义学两个部分。
    外延语义学研究的就是文学虚构的可能世界,这个虚构世界是独立于现实世界的,它有自己的指称和真值,有自身的存在意义和价值。多勒泽尔称之为叙事世界,如前所述,经典叙事学是以故事为中心,多勒泽尔认为虚构语义学则移向了故事产生的条件、前景和宏观结构,把故事看作是发生在某种可能世界里的事件,因此他认为叙事学的基本概念不应该是故事,而应该是作为可能世界某种类型的叙事世界。多勒泽尔对叙事世界的探讨主要是从其构成成分、类型和宏观结构三个方面进行的。
    多勒泽尔用了一种机械、发展的经验方法和集合方式来描述叙事世界里的成分:首先是静止的物理性质和固定的关系构成的事态W(S),其次是自然力W(NF,S),它能导致世界事态的改变,产生自然事件,再次是人W(P,NF,S),人拥有生理和精神生活,以及受特殊的心理事件——意向性引发的行为活动。人的生产性行为通过人工制品扩大了世界范围。“人的行为包括语义行为,特别是言语行为,人们通过言语行为来使用符号传递信息”(32)。
    多勒泽尔把虚构的可能世界分为两个类型:一个是只有一个人出场的单人世界;另一个是至少有两人及以上存在的多人世界。多人世界类型有非常复杂的结构,引发多种相互活动,这种互动性的一个实例就是通过语义行为进行的信息交换。多勒泽尔对这两种文学虚构的可能世界类型分别作了细致的研究,值得注意的是,他采用了一种把具体的文学文本分析与一般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这是他追求的一种研究方式,他说“自浪漫主义以来,文学研究就面临一个基本的挑战,即如何把一般与具体的研究,把抽象理论与具体文本分析结合起来”(xi),力求在文本分析中验证理论概念。洪堡特分析歌德的《赫尔曼与窦绿苔》的论文和罗兰·巴特分析巴尔扎克的《萨拉辛》都是在回应这种挑战。无疑,多勒泽尔继承了这一传统,他对单人和多人世界的分析及其理论总结也是在回应这一挑战。
    多勒泽尔认为单人世界有严格的限制,即只允许一个人进入到世界中,但也正因为此,单人世界对虚构语义学而言是最适合和最有益的起点。多勒泽尔选择了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海明威的《大二心河》和乔里·卡尔·于斯曼的《逆天》三部小说进行文本分析。这三部作品都只有一个主人公,多勒泽尔的文本分析不同于以往的结构主义的文本分析,不是对故事构成的语言分析,而是着眼于分析文本构建的可能世界。例如对《鲁滨逊漂流记》的分析,多勒泽尔指出“笛福的虚构世界和他的虚构文本很清楚地表明了一个平行的结构,虚构世界是由克鲁索的活动和意识逐步延伸构建的”(42),由此他从克鲁索与自然、作为理性的人、克鲁索的精神生活和克鲁索作为书写者四个方面做了分析,一步步解释了虚构文本是如何建构起鲁滨逊的虚构世界,并如何理解这个世界。对三部作品构建的单人的虚构世界做了文本分析后,多勒泽尔还引入现代行为逻辑奠基人冯·赖特的行为理论来探讨单人世界中人的行为活动,多勒泽尔认为“叙事学语义学是建立在行为理论基础上的”(55),行为理论自1960年代出现在分析哲学中以来一直进展活跃,近来在认知心理学中也有显著发展,现在,多勒泽尔力图将其引入到可能世界的框架内,从行为与事件、意向性、非意向性事件、行为的种类、动机、行为模式,行为与无意识七个方面全面细致地探讨了可能世界中人的行为特征。可以看到,多勒泽尔是像分析现实世界里的人物一样来分析文学虚构世界中的人物的行为与动机,这充分说明了文学虚构的世界是独立的,自成一体的,它与现实世界是平行的,而不是隶属的关系。
    对多人世界,多勒泽尔选择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狄更斯的《小多萝》和米兰·昆德拉的《笑忘书》三部作品,对其建构的可能世界进行分析。多人世界要远比单人世界复杂,关键在于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组织之间,社团与社团之间都具有互动性,在陀思妥耶夫斯基构建的虚构世界中,展示的是梅诗金、娜斯塔霞等人失去控制的激情行为所导致的可怕后果,多勒泽尔以为这会令人想起古希腊的悲剧。狄更斯的世界则展示的是那些受社会压迫力量的人们如何努力通过有目的的行为去挣脱它们,但结果是无效的。昆德拉的世界则展示了我们这个时代政治与色情这两个最流行活动之间的隐秘联系:政治是公开的活动,色情则是私密的活动,两者表面上是直接对立,但是在20世纪这两种活动却因许多相似和类似性而使其对立减弱。多勒泽尔认为多人世界的关键就在于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因此在理论部分,他也重点探讨了互为性、动机与互为性、互为性的模态和社会行为的特征,为分析文学的多人世界的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
    除了以上涉及的人物、自然力、情形、事件、行为、精神生活等构成可能世界的成分和类型外,多勒泽尔特别重视可能世界的宏观结构,它的秩序是由一系列总体限制条件构成的。多勒泽尔首先指出组织叙事虚构世界的宏观运作有两种方式:一是选择,决定哪些成分范畴允许进入建构的世界,由此构成世界的不同类型,是单人还是多人世界,是物质还是精神事件的世界,是有意识行为还是无意识过程的世界等等;二是构成操作,即把叙事世界构造为具有产生故事潜力的各种程序。模态是其最主要的构造成分,它们是人在行为中需要面对的基本的,不可避免的约束和限制,因而对人的行为能产生直接的影响。多勒泽尔总结了四种模态,组成了一个模态系统:真值约束、道义约束、价值约束和认知约束。
    所谓真值约束是指世界是按因果关系、时空关系和人的行为能力方面是否可能、不可能和必然的制约建构的,例如在文学作品中,如果按照实际世界的决定是否可能建构的虚构世界则属于自然世界,而按照违反实际世界的规则,违反物质条件建构的虚构世界则是超自然世界,它的主要构成原则是真值操作再分配,多勒泽尔指出这种真值操作再分配决定了超自然世界的结构的几个重要方面,例如神、精灵、鬼怪、独角兽等不可能的非自然存在物的存在,其性质和行为能力都是与人的自然世界背离的,是正常人的世界不能达到的,比如他们是人的肉眼看不见的,能在飞毯上飞行等等,多勒泽尔认为按照真值模态标准来区分自然与超自然世界就可以避免本体论上的承诺、科学知识和自然规律的约束和限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