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语料库对汉语单字"词"进行研究,我们发现"词"的意义延伸大多数基于转喻思维。其中,"部分代整体"的转喻模式下延伸出的词义在使用频率和规约化程度上要高于"整体代部分"和"部分代部分"转喻模式下延伸出的词义。转喻类型主要有:"词"指代"词形"、指代"概念"、指代"语篇"、指代"语篇风格"、指代"语篇文字内容"。 【作者】陈香兰 高著浩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北京100029 【期刊】《外国语文》 中国人文科学核心期刊要览 2016年第5期 【关 键 词】单字“词” 意义延伸 转喻 语料库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英汉语法中的高层转喻机制研究”(11BYY010);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CXTD5-06)阶段性成果 0 引言 转喻对于词义延伸的作用很早就受到学界的关注。早在20世纪70年代,国外学者就曾指出“转喻是词义变化的重要因素”(Ullmann,1964:218)。近年来随着语料库方法不断应用到认知语言学研究中,基于语料库的词义延伸转喻机制研究也不断深入,这一点在国外尤为显著,Goosens(1999)、Pauwels(1999)基于英语语料库,从共时、历时两个角度分别考察了单词“must”和“put”“ set”“lay”“place”的语义演变过程,结果发现转喻和基于转喻的隐喻在词义延伸中发挥着重要作用;Hilpert(2006)基于语料库对“eye”的转喻义进行研究,指出根据语料库中的惯性搭配可用以辨识被考察词的使用是否存在转喻意义;Adel(2014)借助语料库对英语中的元语言多义词“word”进行了认知解析,结果发现在该词的词义延伸中转喻的作用大于隐喻。 国内从转喻角度开展的词义延伸研究多采用定性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转喻在词义演变过程中的普遍操作方式研究(李瑛、文旭,2006;卢卫中,2010;曲占祥,2007;张绍全,2010;张辉,卢卫中,2010);2)转喻在身体、法律、感知动词等特定词汇意义延伸中的作用研究(张绍全,左娅菲娜,2015;黄碧蓉,于睿,2011);3)词义延伸中转喻机制的跨语种对比研究(宋来全,杨忠,2011)。虽然目前国内也有学者借助语料库考察词义延伸的转喻机制(陈盈盈,2014;关文玉,2011;朱俊伟,2012),但多集中在英汉对比或者英语词汇上,很少有研究专门针对汉语词义延伸中的转喻机制进行考察。此外,国内的语料库研究相对于之前的定性研究,只是采用了语料库中真实的语料,很少涉及定量分析,缺乏说服力。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借助语料库对汉语单字“词”进行了探究,旨在揭示其意义延伸中的转喻机制,为汉语词意义延伸的认知研究提供启示。 1 基于语料库单字“词”的转喻意义种类 单字“词”的原型义在《辞海》中的解释是“语言结构中的基本单位,能独立运用,具有声音、意义和语法功能”。以下例(1)、例(2)①中的“词”即为原型义的用法。 (1)当时出现的“化学”一词,其含义便是“炼金术”。但随着炼丹术、炼金术的衰落,人们更多地看到它荒唐的一面。 (2)文化的参与者们创造了“黑客”这个词。黑客们建起了Internet。 例(1)和例(2)中的“词”分别指代其前面“化学”和“黑客”这两个语言基本单位,是原型义的用法。除了原型义,单字“词”还有一些延伸义。为了揭示现实语境中单字“词”的延伸义,我们以“词”为关键词在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CCL)中进行检索,共得到61731条语料。这些语料中既包括“词”作为单字词的用法,也有其作为词素构成多字词的用法。鉴于本研究仅考察“词”作为单字词时的用法,我们使用ICTCLAS2015分词软件对这些语料进行切分后进行人工筛选,最终得到符合本研究要求的语料20190条。在此基础上,我们从中随机抽取了2000条作为本研究的分析对象,并对其中单字“词”的意义进行手动标示,相关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 通过对单字“词”意义进行归类分析我们发现,转喻在该词的词义延伸过程中发挥了主要作用,少数意义延伸涉及隐喻,有关细节我们将在下文分别进行讨论。另外,关于“词”做人名使用的情况属于它的特殊用法[如例(3)],本文不作详述。 (3)记者中午在休息室见到杨耀词的时候,他的情绪很低落,不想说话,不时地用双手捂住鼻子,眼泪在捂住鼻子,眼泪在眼圈里打转。 【全文阅读】基于语料库单字“词”意义延伸中的转喻机制.pdf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