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小说品读 >

祸临老街(2)

http://www.newdu.com 2018-03-09 文艺报 仲新春 参加讨论

    众人频频点头。
    尚老六走进屋,翻箱倒柜,取出一个布包,当着众人打开,里面有一沓大明宝钞,几个大元宝,还有一些碎银,“这是我一辈子积攒的,都捐出来。”
    众人散开各自回家,一会儿又陆续返回。有的人手捧金元宝,有的人带来金银首饰,有的人手攥大明宝钞。侯百户将钱财装进了一个布袋。
    现在事不宜迟,必须去见洪老爷。但由谁出面呢?大家一致推举侯百户,侯百户却推举尚老六,而尚老六则推诿不从。原来前不久,洪老爷将自己的女儿洪希彩许配给了他的儿子尚小六,并举行了订婚仪式。现在要他出面将众人的钱财送给亲家,他有顾虑。最后还是侯百户对尚老六说:“你和洪老爷是亲家,万事都好商量,众人的事情众人办,不管花多少钱,只要能办成事情,我们大家就是倾家荡产也成!”
    “对对对。”众人随声附和。
    2 洪府内,年逾花甲的洪老爷洪耀忠气得胡须在抖动,“皇上,你绝情寡义啊!”随即跌倒在堂屋地上,口吐鲜血,不省人事。洪太太洪牛氏吓得面如土色,嘴里不停地喊着“老爷”。丫鬟茵香腿脚麻利,急忙跑出屋门,叫来了管家阿莫尔。
    阿莫尔将老人扶到床上,用大拇指掐住人中,嘴里不停地叫“义父”,眼睛里闪动着泪花。
    在阿莫尔的心目中,洪老爷不是他的亲生父亲,却胜似父亲。当年如果不是义父救他,他早就变成沙漠中的孤魂野鬼了。而现在朝廷一纸“奉天承运”的敕令,犹如晴天霹雳砸在义父头顶上,气得他悲愤交加,旧病复发。
    洪老爷慢慢醒了过来,睁开眼,看见泪眼汪汪的阿莫尔,心里一阵剧痛,嘴上却平静地说:“大男人,哭啥嘛?快去叫希明。”
    阿莫尔“噢噢”答应着,走出堂屋,出了院门,沿街向东一溜小跑,到了街口,过了牌坊,跨过一座小桥,穿过一片桃林,来到柳树湾。柳树湾是靠近皇宫禁地的一片居民区。街中心挺立着一棵硕大无比的柳树,柳树湾因此而得名。这里街道纵横交错,商铺林立,人流如潮。阿莫尔沿着街道直奔闹市区,绕过大柳树,进了东面一条街,走到半中腰,来到靠右面的一个门店,门头顶上挂着一块古色古香的大牌子,上书“济生堂”三个篆书大字。这是洪家在柳树湾经营了100多年的中医堂。屋里很宽敞,樟木柜台摆在屋中间,沿墙根一溜药柜。此刻,几个人站在柜台前面,两个伙计正在柜台后面手拿戥子忙着抓药。阿莫尔刚进了门槛,就有一个伙计过来打招呼。他摆摆手,径自走向左手套间,掀开竹帘走进去。里面一个头戴蓝方巾、眉清目秀的后生正在为一个面色蜡黄的中年患者把脉看病。这后生便是洪希明,一看见阿莫尔,便起身问道:“大哥,你来了?”
    阿莫尔走近希明身边,小声道:“二弟,义父叫你赶快回家。”希明问:“出了什么事?”阿莫尔附在他耳朵上说了几句,希明脸色骤变:“什么?”但他又镇定下来,忙为患者开了方子,开好方子,又叮嘱如何服用的方法,而后随阿莫尔急匆匆离开了济生堂。
    两个人回到家中时,老父亲仍昏睡在卧榻上。以往闪着光泽的脸庞,现在黯淡无光,双目紧闭。希明走近榻前,躬下身子,伸出右手指,按在父亲手腕上轻轻把脉,脸上很快堆起厚重的愁云。正在这时,父亲睁开眼喊道:“快去把金玉斗请来。”两只眼睛睁得很大,犹如夜空中云层后面突然闪烁的星星。
    “是,义父。”阿莫尔答应道。
    “是,爹爹。”希明也答应道。
    两兄弟退出屋门,来到后院,出了后门,眼前又是一个院子,门额上悬一块青匾,上书“洪氏宗祠”四个大字。两扇红漆大门紧闭,上面挂了一把铜锁。阿莫尔从腰间摸出钥匙,打开锁子,推门进了院子。走过绿树荫蔽的青石甬道,迎面一座灰墙青瓦祠堂,门楣上面又是一块青匾,上书“慎终追远”四个大字。进去大殿,堂间一张大案上,有一个铜香炉,后面供奉着一个红褐色的楠木匣子,再后面供奉着洪家祖先牌位。两个人点了三炷香,插在香炉里,跪在地上磕了头,然后捧起楠木匣子出了祠堂门。不一时,回到卧榻前,老人正坐在榻上翘首以待。希明打开楠木匣子,取出了洪家的传世之宝—— 一件口大底小的金镶玉斗形器物。这器物口宽六寸,底宽四寸,身高五寸,四个平面上镌刻着“耕读继世”四个苍劲质朴的隶体字。
    据洪氏家谱记载,这件宝物是宋朝末年时洪家的一个先祖传下来的。先祖的父亲原来是一个财主家的佃农,生下先祖时,家里一贫如洗。先祖长到9岁时,又成了财主家的小佃农。但先祖并不甘心当佃农。正好财主家的儿子要到很远的私塾去读书,财主便派他当儿子的陪读。于是,财主家的儿子在课堂里跟先生读书,先祖就在外面等候。有一天,先生让学生们在课堂上默写课文,自己踱步走出教室,却发现一个衣衫破旧的孩子正用一根小木棍在地上写字,写的内容正是他让学生们默写的课文。先生十分奇怪,就让这孩子背诵几天来他教给学生的课文。先生更为惊讶的是,这孩子竟能背诵如流。于是便将他叫到课堂里和大家一起读书。从此洪家的这个先祖便成了先生的得意门生,后来考了秀才,中了举人。宋末金兵横扫中原时,洪氏家族的这个先祖已在朝廷当了四品官,可惜在护跸南迁时遇难尽忠。尽忠时,怀里抱着一件器物,这器物便是金玉斗。至于金玉斗的来历,洪氏后裔至今已无从稽考,只有口碑传之后人。有说是宋末皇帝赐予洪家的,意在感念洪氏先祖生前的一片忠心,以勖勉其后裔尽忠报国。有说是昔日那个当过佃户后来又中举当官的先祖专门请工匠制作的,以示后人,勤读经书,光宗耀祖。不管金玉斗的来历如何,从此,洪氏后裔们便将金玉斗视为传家之宝,代代不忘“耕读继世”的祖训,代代都有人才辈出。
    现在,希明将传家之宝递给了父亲。老人小心翼翼地捧在手中,凝目而视,脑海中浮现出当年登基不久的洪武帝在金銮殿褒扬他的情景。当时皇帝当着满朝文武大臣的面对他说:“洪爱卿,农为本,粮为命。当年朕举义旗,率三军,横扫天下,幸赖爱卿筹军粮于战前,保供给于前线。爱卿乃我朝大功臣!”皇上称他为“大功臣”,老人觉得当之无愧。为了推翻元朝的黑暗统治,开辟大明江山,当年他不但捐出了全部家财,从军后又积极为义军筹集粮饷。多少次亲临乡间农家,为筹集军粮磨破了嘴皮,说尽了好话;多少次奔命于血肉横飞的战场,冒死为前线运送军粮;多少次为保证大军后勤供给而陷入险境,身负重伤。而今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他这个“大功臣”却和珠丝巷人都成了“反贼”,即将被发配到遥远的西土去屯田戍边。
    想到这里,老人的眼角挂着泪水。坐在床边的洪太太用手帕轻轻在他眼圈上揩拭。女儿洪希彩站在一旁抹眼泪,她的脖子上戴了一串檀香木佛珠,那是一个行脚和尚给她戴的。小儿子洪希彦急得在地上转圈圈,一脸悲愤。
    “大祸临头,躲也躲不过,现在你们快去办好三件事。”老人平静地对三个儿子叮嘱,“其一,到纪家去提亲,把桐香娶回来;其二,将济生堂卖出去,贵重药材留着,带到西土再开个药铺;其三,把桃园和水田卖了,将来到那边置田盖房。”老人说话像拉家常一样平淡。家人们在榻前满脸凄楚,默默点头。最后老人提高嗓门问:“你们都听清楚了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