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汉语俗字研究的新成果

http://www.newdu.com 2018-03-08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曾昭聪 参加讨论

    俗字是与正字相对而言、写法通俗的异体字。俗字的研究工作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颇为沉寂。蒋礼鸿在《中国俗文字学研究导言》中曾指出:“至于隶书以下的文字的研究,前人就不曾很好地系统地做过”,“俗文字学在文字学这个部门中到今天还几乎是空白的”。90年代以来,俗字研究工作逐步开展,取得了很大进步,《明清小说俗字研究》(曾良著,商务印书馆2017年7月版)就是一部有分量的俗字研究著作。
    汉字体系影响俗字构成
    在研究语料上,该著以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为主要材料,辅以《古本小说丛刊》和其他明清小说原始抄本、刻本等,材料来源翔实可靠。全书共分十五章,内容涉及明清俗字研究的价值、明清俗字的构形和分析、解读明清俗字应注意的问题、明清俗写的多种形体表现、识读俗字的方法、符号化简省的俗字构形等,对明清小说中的俗字进行了系统整理研究。它不仅为汉语俗字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而且对明清各种俗字现象进行了深入讨论,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汉字在明清时期的发展,对汉语俗语词研究、古籍整理也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全书辑录了大量俗字字例,就一些俗字的来源和演变进行了分析,注意在整个汉字体系的框架内探讨具体俗字的动态调整和演变。如第八章论述了“汉字体系对创造俗字的影响”,提出汉字符号的系统性和意符的功能影响俗字的构成:表示动词往往增加或改造偏旁为意符“扌”,例如“诊”写作“抮”、“弹”写作“掸”之类;为后起区别俗字加上符合汉字体系的意符,例如“理睬”义开始写作“採”,因与眼睛有关,后俗写改为“睬”;又如“阴”本作“陰”,“月”为太陰之精,故俗写改从“月”作“阴”。
    解释方俗音的词汇扩散
    在考察明清小说俗字时,解决许多俗字的识读问题,将俗字识读与词语考释、历时词汇的研究结合起来,是该著的一大特色。例如,第十三章“俗字与历时词汇的探讨”讨论了以下各例:《古本小说集成》清刊本《醒梦骈言》第六回“阴宁也是不安的”一语中,“宁”实为“灵”的方言记音字;《古本小说集成》明刊本《古今小说》第十卷《滕大尹魄断家私》中“撚在成大身上”一语中,“撚”即“捻”,记录的是“捏”的音义。如此之类,皆当从方言求之。而当方言语音的影响扩大后,其他文献也模仿该方言现象,此即“方俗音的词汇扩散”。例如《古本小说集成》明刊本《戚南塘剿平倭寇志传》中有“馀皆趁是”之语,“趁是”即“称是”;又如《古本小说集成》明刊本《近报平谭平虏传》中有“称他几两银子”之语,“称”义为“趁”。“称”、“趁”不分,是南方方音,随着通俗小说的扩散,词汇的使用区域也在扩散,造成“乘船”可以写作“趁船”的现象。又如“怎奈”、“曾奈”、“争奈”等同词异写,同样是因为方言中语音相同进而扩散到多种通俗小说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