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人民文艺的当代内涵(3)

http://www.newdu.com 2018-03-05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惠雁冰 参加讨论

    内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人民文艺源自人民正在经历与体验的生活,其反映方式也自然应该是人民所喜闻乐见的。所以,对民族叙事传统的借鉴,对民族艺术样态的沿用,对民族审美心理的契合,是人民文艺的题中之义。不容忽略的是,随着现代历史的演进,社会矛盾、社会景观、社会心理时刻处于变化之中,人民的主观意志、生活内容与审美追求的更新也在同步进行。这就要求人民文艺的内在质素不能凝滞不变,而要追随着时代的节拍适时而动。尤其在20世纪这个千百年来社会转型最为剧烈、传统与现代的矛盾最为凸显的时代,如何在葆有传统艺术质素的同时,开放地含纳其他现代性的艺术质素,始终保持与时代同行的现代品格,便成为人民文艺无法回避的命题。这势必要求中国的人民文艺更为理性、更为辩证地看待传统与现代、本土文化与异域文化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民文艺必然是内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现代艺术。
    延安时期的秧歌剧改造以及20世纪60年代的芭蕾舞剧创新便是实例。1943年,在陕北传统秧歌剧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延安各个演职团体以变工、生产、婚姻自主、保卫边区等新颖主题,展现了根据地人民崭新的生活图景与精神面貌,一改传统秧歌剧男女调情打趣的陈旧内容与颓靡风格。这样的秧歌剧既是传统的、二人台的,不偏离传统唱腔与表演程式的,又是现代的,展现新的历史内容与时代气息的。20世纪60年代,文化部、中国音协、中国舞协举行“三化”(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座谈会,芭蕾舞剧的中国化改造提上议事日程。经过艰辛的探索,北京舞蹈学校实验芭蕾舞团将梁信的电影剧本《红色娘子军》搬上芭蕾舞台,放飞了具有鲜明现代品格与丰厚民族韵味的中国的“红天鹅”。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题材内容上完成了由西方神话叙事向中国民族革命叙事的成功转向,在艺术表现上糅进了传统戏曲艺术的表现技巧,建设性地革新了芭蕾舞蹈的表现手段与表现风格。同时,在采用和声、复调等现代音乐表现技法的同时,巧妙吸收了海南地域的民间音乐,扩展了芭蕾舞剧音乐的表现空间,呈现出浓郁的民族气派。
    由此可知,无论是延安时期直扣时代脉搏的秧歌剧,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现代芭蕾舞剧的中国化,人民文艺的生命力就在于对其他艺术形式的大胆融变。这里的融变,既不是不要传统的生硬移植,更不是不顾内容与地域的率性嫁接,而是一种将地方艺术、异域艺术融化、吸收,直至产生艺术新变的文化创新之途。唯其如此,融变后的新的艺术质素,才能真正内化为传统艺术形态的结构性环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