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观后感 >

建国大业观后感

http://www.newdu.com 2018-02-26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本文《建国大业观后感》由读后感大全整理,仅供参考。
    第一篇范文:建国大业观后感
    我们的祖辈父辈指导我都懂得一个道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不明白,她究竟有怎样神奇的力量,能把祖国和人民从水深火热中解放出来,带领全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得我们伟大的祖国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读过关于建国大业这本书,从书中我找到了答案——中国共产党,它是救人民于水火的救星。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民一直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痛苦深渊里,华夏大地被落后的思想、纷乱的局势所困扰,正当这民族危难时刻,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此,古老的中国大地出现了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并且是唯一的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她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祖国的大地,开启了奔向幸福的道路。读到这里,我欣慰,我期待……
    没有阳光的照耀,她用自己的身躯换得了自由;没有平坦的道路,她用自己的鲜血换得了解放。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开始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取得八年抗战的全面胜利。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的法西斯战争也胜利结束。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彻底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她是创造奇迹的巨人!成立之初的新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为此,我国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2010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二五规划”,在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主题。与此同时,我国的科学事业、国防事业也不断发展进步。
    她是播种希望的天使!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踏上了社会主义现代会建设的新征程。1997年7月1日,历经沧桑的香港回归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被喻为我国“改革开放成年礼”,成为中国迈向现代化新征程的又一个新起点;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向世界证明,当今的中国今非昔比。时至今日,我国的载人航天飞船上了天,第一次太空行走也非常成功,实现了多年的飞天梦想,我们的祖国日益繁荣富强。
    建党大业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很多,它不仅帮我了解了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懂得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让我知道了这股神奇的力量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股力量深深地震撼着我,让我更加热爱党,我要永远铭记党的教诲,从小学习做一个高尚的、心中装着人民的人,激励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成长,用共产党人不畏艰难、奋发进取的崇高精神,让自己早日成为家长的建设之才,祖国的栋梁之才,世界的创新之才。
    第二篇范文:建国大业观后感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电影建国大业在毛主席的庄严宣告中结束了,那一幕幕令人振奋的嘲,在脑海里回荡着。
    电影以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谈判的飞机上拉开序幕。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广大人民群众反战情绪高涨。毛泽东代表的共产党与蒋介石代表的国民党拉开了重庆谈判的序幕。为了表示诚意,中国共产党主动放弃了部分占领的解放区,然而,国民党却丝毫没有建立民主政府的意思,反而驱赶民主党派,逐渐走向了军政府独裁统治的灭亡之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展开了白色恐怖下的血腥屠杀,一大批爱国民主人士遭到杀害。此举遭到了以共产党为首的各党派的强烈反对。着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的一幕戏中,冯将军大白天手持白灯笼闯入蒋介石的府第,要求见蒋介石,被拒绝后。冯将军说:“这个世道太黑了,我怕看不见。”足以看出当时的时局是多么的恐怖。
    最让人难忘的镜头是,影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革命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的消息,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五次围剿,突破封锁线,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无数人的生命,换来了这革命转折的这一刻。让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来,喝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观众的眼睛似乎也在这一刻湿润了,多么艰难的历程啊。
    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翻身做主人,一个崭新的国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第三篇范文:建国大业观后感
    建国大业终于出现在人们面前。在献礼片大格调基本没变的前提下,本片终于第一次叫人看到了歌颂之外的东西,那就是对于“失败者”的史无前例地同情。在江南烟雨之中,看着蒋介石那孤独落寞、远去故国的身影,在那恢弘的历史背景之下,很容易叫人想到一句诗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双雄逐鹿的背后,其实是各自追寻的家国梦想,理想实现者固然伟大,金陵梦碎者亦不失英豪。
    看完建国大业我承认对我是有所触动的,这种触动不是仅仅是因为新政权的建立的不易,因为从小到大,我们长在红旗之下,已经太熟悉这个过程了,真正叫我感动的是影片对于我们曾经一定要蔑视的“蒋家王朝”有一种新的感情,这种感情或许就是易中天先生所说的历史的同情心吧。而这种同情心我认为是非常可贵的,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史观的进步,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六十年前接替……的新政府的终于有了一点自信,希望这种自信不断发扬光大,因为这个自信是言路广开、民主进步的基础。
    特别是影片的结尾,当刘德华扮演的俞济时去请示蒋介石是否需要轰炸天安门时,蒋介石正站在别墅的楼台前,外面寒雨淋漓。灰暗的画面映照着蒋介石黯然的心绪,预示着国民党的惨败结局,还有就是李宗仁和白崇禧在郊外打猎的嘲,蒋介石和蒋经国在公园中谈事时那来回飞翔的群鸽,这些画面都让人印象深刻。
    最让人难忘的是,影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我们敬爱的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那一刻,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男人,四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让人十分的感动。那一刻,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五次围剿,突破封锁线,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无数人的生命,换来了这革命转折的这一刻。让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来,喝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
    特别是影片的结尾,当刘德华扮演的俞济时去请示蒋介石是否需要轰炸天安门时,蒋介石正站在别墅的楼台前,外面寒雨淋漓。灰暗的画面映照着蒋介石黯然的心绪,预示着国民党的惨败结局,还有就是李宗仁和白崇禧在郊外打猎的嘲,蒋介石和蒋经国在公园中谈事时那来回飞翔的群鸽,这些画面都让人印象深刻。
    我的眼睛也在这一刻湿润,心中澎湃。
    解放上海,我军战士,打仗累了,没有占民宅,集体整齐的睡在马路上。宋庆龄看到了,看到了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会胜利。这就是我们最亲爱的人。
    更有无数的革命人士,为了政协会议的召开,奉献了一切,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万众沸腾。中国人民从此翻身做主人,踏向了越来越美好的明天。
    台湾那边,落寞的是蒋介石那悲情的身影。
    我们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的生活更应该珍惜。因为这是用鲜血换来的。
    一声嗔,百万雄心过大江,驱狼赶豹,惘尽英雄血滔滔。倭畜恐震,龟缩丸岛。还我华国。
    第四篇范文:建国大业观后感
    看完了建国大业这部电影,觉得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是老一辈的革命家用鲜血换来的。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美好的一切。
    最让人难忘的是,影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我们敬爱的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那一刻,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男人,四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让人十分的感动。那一刻,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五次围剿,突破封锁线,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无数人的生命,换来了这革命转折的这一刻。让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来,喝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
    我的眼睛也在这一刻湿润,心中澎湃。
    解放上海,我军战士,打仗累了,没有占民宅,集体整齐的睡在马路上。宋庆龄看到了,看到了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会胜利。这就是我们最亲爱的人。
    更有无数的革命人士,为了政协会议的召开,奉献了一切,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万众沸腾。中国人民从此翻身做主人,踏向了越来越美好的明天。
    台湾那边,落寞的是蒋介石那悲情的身影。
    我们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的生活更应该珍惜。因为这是用鲜血换来的。
    祝伟大的祖国60岁生日快乐!祖国,我爱你!
    第五篇范文:建国大业观后感
    今天下午,入党积极分子学习班举行活动,观看电影建国大业,我本来想没什么好看的因为我已经看过一次了,可是当我看完第二次之后我发现,我的感触比第一次多很多。
    从内容上来看,这部电影反映的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到建国前夕的一段艰苦过程。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斗争中,同舟共济,团结奋斗,最终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毛主席说“用一个延安来换取整个中国”这句话的时候,我在想,这是一个多长远的想法,中国共产党不会因一池一地之争而放弃整个中国。在这段过程中,各民族党派的人也本着一切为人民着想的想法与共产党人团结一心,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在想着摧毁共产党的同时也在自己党内起内讧并没有真正的统一领导这个“党"。
    这部电影道出了,“人心向背定成败,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千古道理。党中央和毛主席用胸怀回应那些纷至沓来的利剑。烽烟再起,内战轰鸣的残酷岁月,作为中国旗帜的共产党屹立不摇,靠的是领导人的气魄。这个中国不是打出来的,而是靠中国共产党以民心换来的,国际友人:斯大林,马歇尔,杜鲁门等都缓缓的开始对蒋介石说“不”。
    因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切行为都乃是民心所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毛主席的豁达胸怀铺展的淋漓尽致。半个月吃上一顿红烧肉的奢侈的岁月里,中国共产党是靠什么来调动四方部队和百姓的。那么它依赖的是什么?是领导者个人的道德品质,是毛主席的人格魅力还是天下百姓共同努力的结果?电影就这样结束了,留给我们的是悬念,虽然没有刻意挑明,那么这其中的内涵只有观众自己去捉摸了。
    看完这部电影,我心里唯一的想法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有不可抹灭的大功劳。
    第六篇范文:建国大业观后感
    如果一座座烈士丰碑是见证历史、抒写历史的最有力证据的话,那一个政权的建立才是真正意义上划时代的事件。然而,想要推翻一个政权,建立另一个政权,这谈何容易!要真正服务人民、造福社会、引领人民走入一个新时代,取得更大的辉煌又是多么艰辛的事啊!然而,他们做到了,中国共产党做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记得那一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那是多么自豪的宣言,是多么悦耳的语言,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啊!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的这一声庄严的宣告,催得多少人热泪盈眶啊!这不仅仅是一群人的事,也是整个世界的事。
    建国大业这部影片就是以抗战胜利至建国前夕这段历史为背景,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并且依次展现了重庆谈判、双十协定、校弛事件、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定都北平、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老一辈的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和民主爱国人士宋庆龄、张澜、李济深、沈钧儒、何香凝等纷纷登场,这一次次的战役、会议,这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把我们带回到那个艰难又激人奋进的岁月,仿佛亲身经历其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整部影片以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谈判拉开序幕。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各阶级、各党派、广大人民群众反战情绪高涨。于是,在民主爱国人士张澜等人的斡旋下,毛泽东代表的共产党与蒋介石代表的国民党拉开了重庆谈判的序幕。中国共产党为表诚意,主动放弃了部分占领的解放区,然而,国民党却完全没有建立民主政府的意思,驱赶民主党派,逐渐走向了军政府独裁统治的灭亡之路。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展开了白色恐怖下的血腥屠杀,一大批爱国民主人士遭到杀害。此举遭到了以共产党为首的各党派的强烈反对。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的一幕戏中,冯将军大白天手持白灯笼闯入蒋介石的府第,要求见蒋介石,被拒后,冯将军义愤填膺的说:“这个世道太黑了,我怕看不见。”只从这一个嘲、一句话就足以看出当时的时局是多么的恐怖,而冯将军最终也未能逃离被国民党特务杀害的命运。
    另一方面,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通过建立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获得了全中国人民群众的支持,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而作为革命的先驱,人民的忠实代表,以李公朴、闻一多等人为代表的革命人士为了政协会议的召开,奉献了一切,甚至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影片中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应当是淮海战役结束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朱德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嘲。那是在听到我军大获全胜的消息后,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于是,那一刻,他们尽情欢呼,一幕幕回想几十年经历的苦难,尽情地迸发心中的感情。
    五次围剿,突破封锁线,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无数人的性命,换来了这历史性转折的一刻。他们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来,喝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这不仅仅是这几个男人的人生,不仅仅是他们的喜怒哀乐,这也是中国的发展历程,也是全中国人民的宝贵经历,就在这一刻,全世界都落泪了。
    毛主席现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翻身做了主人。从此,一个崭新的国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当更加珍惜,也衷心地期盼祖国更加辉煌的明天!
    第七篇范文:建国大业观后感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期待已久,云集上百位明星,实力派男星,女星齐上阵的电影建国大业,今天终于抽时间观看了一下,对于影片当中各位实力派众星的演技已经没有什么好说的了,毋庸置疑。它的故事的整体布局,它节奏的整体把握和它整体气氛的烘托都是相当不错的。
    从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庆会谈到最后新中国的开国大典,中间四年多时间中的共产党,国民党和各个民主党派之间的种种变化,纠葛都一一的展现。尽管在看完后说,觉得电影显得有些仓促,各个时期过的有些太快了,没有什么重点而言,但是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面展现出建国过程的全景,不管对谁来说都是相当困难的,至少这一点我是认可接受了。
    看完了建国大业这部电影,觉得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是老一辈的革命家用鲜血换来的。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美好的一切。尽管我准备加入中国共产党,但是我客观的认为,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的内战,不管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不管是毛主席,还是蒋介石,他们从出发点都是为了最后的胜利,都是为了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王朝,只是共产党更加为中国广大人民利益作考虑,以人民的基本需要为出发点,成立人民当家做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所以最后胜利的必然是中国共产党。共产党得天下,一是得民心,二是得人才。从建国大业一片来看,“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主基调始终灌注整部影片,当时的不少人才都倒向了共产党阵营,这也是政治协商制度诞生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证。相比之下,另一阵营的国民党,其战争的目的不是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而且整个党派中矛盾众多,没有一个统一的目标,派系纷争内耗,一党独揽,自挖墙脚,众亲叛离,在国民党中不乏有旷世奇才的将领和政治家,但是相比与党派中的纷争,他们或不得重用,或是形势所逼,都不能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诸如蒋经国、白崇禧等经世之才的一度无奈落寂,恰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正因为我们生在长在新中国,所以我们大家在平时不能感受到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建国大业给我们深深的上了一课,除了让我们了解到新中国成立的艰辛过程,也让我们心灵得到震撼,在回顾去的同时用心去体会现在的生活,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这首经典的红歌在这里是最能表达我目前的心情的。
    继建国大业以后,再次云集的明星们又拍摄了建党伟业,这又是一部让人期待的电影,又是一部让我有很多感触的电影,再次期待,我会再次用心去体会感受这部电影的。
    第八篇范文:建国大业观后感
    终于看到建国大业了。
    这是一部好影片。一是视角独特。影片紧紧围绕建国这一主线,重点描写的是中共、国民党和民主党派在新中国成立过程中的斗争、合作和博弈。影片中最多的嘲是会议和会谈,战斗场面很少,这种艺术表现形式与以往革命战争题材影片相比形成了鲜明反差,很有自己的特色。二是立意新颖。观看这部影片,心情一直很放松,没有以前观看同题材影片时的那种凝重感或者是压抑感。该片主创人员以与观众平等、平视的视角来处理影片,没有说教,但更会使人产生共鸣,效果反而更好。剧中人物的描画更加人性化,像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在听到淮海战役胜利后的纵酒庆祝、手舞足蹈,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将领袖作为人而不是神来对待,不但不会破乱领袖的形象,反而会让人觉得更加亲切,更能体现领袖的伟大之处。三是星光灿烂。不可否认,这部影片之所以会获得成功,众多影视明星的倾情加盟起到了巨大作用。据说加盟该片的明星有170多位,甚至有人说,你眨下眼,几个明星就溜走了。明星的加盟在以其吸引眼球的明星效应使该片增加关注度的同时,明星们也用其精湛的演技使该片增色不少。象姜文饰演的毛人凤、刘德华饰演的俞济时、陈宝国饰演的周至柔等,简单的几个嘲,廖廖可数的几句台词,甚至只是几个眼神,就使人物栩栩如生,让人印象深刻。
    一部成功的影片带给人们的不仅是感观上的享受,更会发挥其它功效。建国大业就是这样一部影片,至少它在我身上起了两个作用。一是使我对现代史产生了浓厚兴趣。学生时代学的历史知识是枯燥的、平面的,甚至可以说是割裂的,而该片以建国为主线的描述,将历史事件有机串联起来,使历史变得立体起来、生动起来、丰富起来,让人可以更容易、更直观的学习历史、感知历史、体味历史。二是使我对历史人物产生了浓厚兴趣。出于对明星的喜爱,爱屋及乌地对他们饰演的历史人物产生了兴趣。一些原来知道的加深了了解,如冯玉祥、李宗仁、白崇禧等;一些原来不知道的有了了解,如陈绍宽、俞济时、张澜、李济深等。历史总是由那个时代的人写就的,对历史人物有了了解,会加深对那个时代的了解,也会从他们的人生轨迹中学到些东西。
    当然,建国大业带给我们的,也许远远不止这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