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询”现象具有一系列的结构、语义和表达上的基本特征;“探询”现象运用的语言表达策略主要有:使用某些具有“推测”类语义的词语,结合省略手段表达“探询”意义;借助关联成分的关联强制性,结合省略手段表达“探询”意义;全部或部分省略问句中的谓语.表达“探询”意义。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探询”言语行为是发话人积极、主动实施的言语行为,发话人可以在不同的交际情境中借助“探询”言语行为的具体操用,实施“求解”“征询”“协商”“测度”“提醒”“避讳”“婉拒”等不同类型的言语行为。 【作者】郑贵友 【作者单位】北京语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部,100083 【期刊】《汉语学报》 2017年第1期 【关 键 词】“探询”现象 表达策略 表达功能 一 引言 本文所谓“探询”现象指的是下列语言现象:① 上述三例中划线部分是本文要讨论的“探询”现象。总体上看,本文讨论的“探询”现象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本文讨论的“探询”现象都属于疑问句;主体构成都呈“非完整结构形式”—— 问句的结尾部分都有结构上的省略,由“? ?”作标记;上下文语境中通常出现标记“探询”行为的显性标记词语,如例(1)(2)中的“试探”和“小心”等;有时,因特定上下文情境提供了足够的“探询”背景,类似的显性标记语相应缺失但可以补出。 (二)意义上,“探询”现象由“试探”义和“询问”义复合而成:“试探”义通常由各相应的显性标记词语(如“试探”“小心”等)提示、标记或由特定的交际情境暗示(如上例(3));“询问”义由各实例所具有的疑问句调兑现,书面上用句末的“?”作标记。 (三)在具体的表达过程中,发话人同时实施了“试探”和“询问”两类言语行为:“试探”使言语表达语气和缓(整句通常呈缓降句调),以减缓或避免直接询问所带来的“唐突”或“冲突”;“询问”是“探询”言语行为的主旨,也是交谈对方理解和应对的重心。 本文拟集中讨论“探询”现象的表达策略和表达功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