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2017年网络文学:“媒介融合”与“世代更迭”

http://www.newdu.com 2018-02-20 文艺报 邵燕君 肖映萱 吉 参加讨论

    我们今天处在一个多重媒介融合的时代,没有人是“单一媒介人”,所有人都是“融合媒介人”。所谓“世代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媒介差异。从媒介变革的角度出发,我们更能理解文学的变化、世代的更迭,以及我们自己持续不断的内心冲撞。“媒介融合”和“世代更迭”在2017年呈现出十分突出的特征,在未来的几年内,也将成为我们观察网络文学发展趋向的重要维度。
    跨越“媒介震惊” “IP 导向”下的多元生态
    20年前,媒介革命进入文学领域,带来一场猝不及防的“媒介震惊”。网络文学进入了以网络为媒介的亚文化空间,一方面充分发展了新媒介特性,另一方面,也隔断了某些文学传统和资源。“震惊”总是暂时的,随着互联网成为主流媒介,“网络文学”也不能一直以“网络”这一媒介属性笼统命名,而是要在网络媒介环境中,重新生成文学的多样形态——网络文学是网络时代的文学,其文学形态与纸质文学一样,是多种多样的。
    网络文学形态多样化的生成,前提必然是其环境生态的多元化。2015年以后兴起的跨越多种媒介的IP运营正是打破网络文学以超长篇类型小说为绝对主导、在亚文化空间相对封闭性发展的一种爆破性力量。
    对处于产业链上游的网络文学来说,IP运营可以让其从以前单一的付费阅读模式升级为产业化运营。IP商买的是整篇文章,而不是像VIP收费制度那样按字数收费,字数越多收费越高。作者卖的是世界观、是故事、是人设、是文笔、是他/她的粉丝团。当作者不再是流水线上的计件工后,似乎又变回了“手工艺人”——当然,只是似乎。因为这个手工业是“后工业时代”的,作家完成的“作品”不是独立自足的,而是一种更具综合性生产中的一个部件。如何在“IP导向”的生产链条中,保持文学生产的相对独立性,这是另外的问题,这里暂不讨论。
    进入IP时代,出现的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原本在商业化跑道上跑得慢,“工业化”不充分的网站反而占先了,比如晋江文学城。创立于2003年的晋江文学城,直到2008年才施行VIP收费制度,在诸多VIP机制的商业网站中,最大程度地保留了粉丝的主导性,管理风格接近于“无为而治”。在其他网站为快餐式消费者们大量产出同质化的类型文时,晋江喂养了有更高需求的“老白”读者们,也培养了一群对作品有鉴赏力、对网站有群体归属感和忠诚度,肯为喜爱的作者们花钱的粉丝型读者。这个“有爱+有钱”的粉丝群体的存在,也让在IP机制中坚守工匠精神的作者有了底气。十余年来,在“有爱的粉丝经济”的滋养下,产生了大批精品好文,经口口相传,逐渐建立起圈内的“经典”序列。进入这一序列的作者、作品,到今天就成了资本最为看重的IP。于是,与阅文集团其他女频网站的市场体量相差甚远的晋江,在IP时代“华丽逆袭”,成了IP内容高地。
    IP打破的不仅是单一的付费阅读模式,同时也打开了媒介空间。什么是IP?“IP”(Intellectual Property)直译为“知识产权”,但并非印刷文明系统之下的著作权,而是指具有长期生命力和商业价值的跨媒介内容运营模式。换句话说,IP运营就是要进行跨媒介文艺生产,而每一个媒介背后都是一个不同的消费群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年龄、阶层、趣味和文化渊源,一部“全版权开发”的作品,势必老少咸宜,男女通吃。在“IP导向”下,原本在一条“单向街”上向“青少年向”、“二次元化”狂奔的网络文学,有了前后左右的路口,跳出了相对封闭的亚文化空间。
    与做网文起家的老牌网站不同,“IP向”阅读平台往往自带丰富的IP开发资源,如“火星小说”以中汇影视为依托、“爱奇艺文学”以爱奇艺视频为母体,它们需要的是IP的多媒体开发价值,小说传播本身倒在其次。从老牌网站那里购买IP 版权固然是最主要的途径,但当“囤货”所剩无几以后,就不如自己开发。这些“IP向”阅读平台给出的自由空间和资源利益都是老牌网站难以企及的,这无疑是“回归大神”和其他急于摆脱网站控制的网文作者最佳的选择。
    在VIP制度成气候之前,网络作家的发展路径基本是网上成名后就到线下发展,甚至刻意剥离网络作家的身份(如安妮宝贝、江南等)。还有一些一直立身于畅销杂志的作家,一直没有真正进入网络。随着纸质出版业的衰落,这些作家也有向网络迁移的趋向,“IP向”的新平台无疑提供了再次入场机会。于是我们发现,这两年,一些“老大神”又回来了。如“新武侠”代表人物之一沧月,于2017 年6月将全系作品电子版授权给“四月天”重新发布,并于12月底在个人微信公众号上连载科幻小说《星沉永夜》。曾位列言情“四小天后”的藤萍,于2016年正式签约火星小说,推出篇科幻网络小说《未亡日》。已移居海外多年的“元老级”大神风弄,也把她在“米国度”(台湾网站)连载的《金玉王朝》同步发布到“咪咕阅读”。这些“老牌大神”如果再回起点、晋江等主流网站,未必拼得过更年轻的一线大神,但却有着更高的文学起点、更老到的文笔、更忠诚的铁粉团,以及比纸质文学传统更深的渊源,可以为网络文学的发展提供新的元素,探索新的可能。
    “IP导向”新平台的出现和自媒体商业渠道的畅通,改变了以往网站绝对主控的生态,一些作者开始自立门户。如原起点中文网的“白金大神”天蚕土豆离开老东家后,新书《元尊》开启“全网连载”模式,于9月14号在纵横中文网、17K中文网、掌阅、阿里文学、火星小说等除阅文外的所有重要平台上线,并将作品版权与IP的开发掌控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显示出IP时代顶级作者的自主性和强势地位。此外,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也突破了网站渠道限制,开辟了网文新空间,找到一条更以文学为本位的小众写作模式。七英俊的《有药》、蔡骏的《最漫长的那一夜》都是以微博为发表平台的;倪一宁的《丢掉那少年》、匪我思存的《爱如繁星》都是以微信号为平台。这些带有惆怅气息的小说把一股“纯文学”气息带回了网文,精确的笔触,微妙的感觉,即使用文学期刊的标准衡量,也是让人眼前一亮的好作品。
    一般而言,由粉丝创建的小众亚文化社区最有创造力。而一旦壮大起来进入主流化,却可能失去其原有的特性和魅力。晋江本来是小众聚集的最大乐土,随着IP开发的成功,大量“圈外”读者进入,一些老读者便再度迁移。她们逐渐在晋江论坛的文库板块、随缘居、不老歌、长佩、LOFTER等非VIP站点汇聚起来。《如此夜》《杀戮秀》等更有抵抗性和异质性的作品都诞生于这里。
    小众写作未必只栖居于小众部落,也有在主流网站大张旗鼓安营扎寨的特例。迄今为止,已经在起点中文网连载8年的《临高启明》是一部网络文学史绕不过去的作品,它的成书方式生动地演示了互联网写作中“集体如何智慧”。这部小说的作者吹牛者实际上是一位总执笔人,他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始终与读者密切互动,并直接采用了大量同人创作。应该说,《临高启明》是论坛时代的网络部落文化孕育出的“宁馨儿”。在创造“临高”世界的过程中,许多人都能找到合适的位置参与其中,放飞自我的想象,这种对于“写作民主”的想象又何尝不是文学写作的乌托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