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新时代文学“新”在哪里(2)

http://www.newdu.com 2018-02-20 人民日报 李云雷 参加讨论

    “新时代文学”之新在于更有文化自信
    相对于五四新文学,“新时代文学”之新在于更有文化自信。五四新文学是在对中国传统文学批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以“启蒙”和“救亡”相号召,通过提倡新思想、新道德,开拓现代中国人思想空间,塑造现代中国人灵魂,在20世纪中国历史上发挥独特而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五四新文学本身也有文化不自信一面,其文学观念是参照西方文学形式与标准形成的,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西方文学、俄苏文学极大影响。胡适“全盘西化”等主张都可以说是文化不自信表现,当然他们的文化不自信有深刻时代背景:在列强环伺、山河破碎的旧中国,中国最优秀作家深刻感受到时代痛苦,他们“掮起黑暗的闸门”,创造中国“新文学”,使之成为现代中国文化核心,在思想启蒙与民族解放中始终处于先锋位置,为促进中国社会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今天,我们已处于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几代中国人迫在眉睫的“救亡”问题,已经不是社会主要问题。虽然西强我弱整体文化态势没有改变,但伴随中国在世界格局中位置提升,中国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越来越强,回首新文学之初可以发现,当时提出的不少思想命题是文化自卑或文化不自信的产物,需要我们重新梳理、思考和调整,在新的现实基础上提出新思想命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新时代文学”既要继承五四新文学思想启蒙与忧国忧民优良传统,又要具备充分文化自信,在新时代创造新经典。
    “新时代文学”之新在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对于中国传统文学,“新时代文学”之新还在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传统文学有一套完整审美评价体系,形成自足系统,成为当代中国人文化背景与底色。经过现代化巨大转折后,中国传统文学离当代中国人生活现实已很遥远,但对当代中国人思维方式、情感结构以及审美趣味、习惯、偏好仍有极大影响,作为巨大思想艺术资源,中国传统文学可以为当代作家所借鉴。伴随着中国人文化自信增强,可以预期在“新时代文学”发展中,当代作家必将越来越多研究开发中国传统文学资源,在这里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
    一是要避免简单模仿,从模仿西方经典到模仿中国经典只有一步之遥,但模仿只能是模仿,并不能产生真正杰作。
    二是要经过创造性转化,并非传统文学一切都是好的、都是值得借鉴的,我们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出自己分析、判断、取舍,只有经过消化吸收之后,传统才能真正活在当下。
    三是要结合当代中国实际,生活是创作唯一源泉,只有深入当代生活,以此为基础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创作出具有生机与活力的作品,才能在新时代真正延续中国文脉。
    我们梳理“新时代文学”相对于“新时期文学”“新中国前30年文学”“五四新文学”以及中国传统文学的独特之处,并非对后四者的否定,而是在充分肯定其历史功绩同时,以今天的视野做出分析与判断。中国文学伟大之处在于总能与世推移,不断创造新形式与新形态,以书写中华民族生活史与心灵史,新中国前30年文学、新时期文学已完成其历史使命,而“新时代文学”则刚刚开始,它是在一个新的语境中展开的中国文学,等待我们放手去创造。
    新时代赋予文学以新使命,也带来新问题,需要文学去面对与解决。我们正走在前人所没有走过的道路上,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媒体数字化移动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中国历史乃至人类历史上的新事物,我们正在创造新的历史。在这个充满无限可能性的世界,“新时代文学”既要充分汲取历史经验,又要勇于面对新问题、新现实、新经验,以开阔胸怀讲述新的中国故事,凝聚中国人思想、情感与心灵世界,将中国经验熔铸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经典,唯有如此,方能不负使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