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文学研究成为独立学科 尽管占据着我国古代文学的半壁江山,但因时代局限,在古代官方意识形态下,俗文学始终难以被载入史册。伏俊琏发现,汉成帝时期,由学者刘向主持古书整理工作时,大量俗赋被排除在外,以至后人以为汉代只有大赋蔚蔚。清代俗文学虽发展鼎盛,但官修《四库全书》时,小说、戏剧、俗曲等宋元以来盛行的俗文学同样没有被收录进去。 直至20世纪初,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中国古代俗文学研究热潮兴起。“以敦煌遗书中的俗文学资料被发现和研究为开端,胡适提出‘俗文学’之说,突出俗文学资料的重要性。北京大学的歌谣征集活动、王国维的戏剧研究以及鲁迅、胡适的小说研究,都激发了学术界对俗文学研究的热情。”车振华告诉记者。郑振铎有针对性地进行成体系的俗文学研究,标志着中国俗文学(史)研究的正式确立。 近30年来,得益于大量包含俗文学的新材料的发现,俗文学研究成为重要学术增长点。伏俊琏介绍说,在悬泉简、上博简、清华简、北大简等出土文献中,均有俗赋发现,这让我们认识到,除了大赋,汉代还有数量众多的民间俗赋。再如,北大简、水泉子汉简对研究汉代歌谣的价值;敦煌简、居延新简、悬泉简对研究通俗讲唱文学的价值;汉代画像砖、画像石及相关壁画对研究汉代社会生活、乐舞百戏、乐府诗歌的价值。 在车振华看来,21世纪以来,中国古代俗文学研究有两点比较引人注意:一是说唱文学研究逐渐升温,近年来陆续出版了几部集大成式的说唱文学文献汇编,为说唱文学研究纵深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对中国俗文学研究学术史的梳理和探讨。近年来,俗文学研究的薄弱环节也得到了加强。苗怀明表示,在研究视野上,学术界开始关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献资料,关注中国俗文学在海外的翻译与研究,国内研究与海外汉学融为一体;在研究时段上,对晚清民国时期的俗文学给予了特别关注;在研究方法上,除了查阅考证书面文献外,开始重视田野调查,关注俗文学的实际生存状态,逐渐从平面研究向立体观照转变。 在历史文化情境中研究俗文学 学者们在不同研究方向、不同研究领域内,探索着中国俗文学研究的创新道路。伏俊琏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5—11世纪中国文学写本整理、编年与综合研究”期间,关注写本文献的物质形态、结构细节、集结方式、传播类型等。在他看来,这是在新材料挖掘殆尽、传统研究模式后劲不足的情况下,对新方法的主动探索。 系统整理总结中国俗文学研究史料已成为学界共识。苗怀明告诉记者,未来几年,他计划出版《中国通俗小说书坊资料汇编》《说唱文学文献学述略》等著作。“旨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拓宽文献搜集范围、渠道,拓展研究地域、时间,将工作做得更加完备到位。” 俗文学有其自身独特性。受访学者表示,中国俗文学研究要放在当时的历史文化情境中进行考察。“俗文学往往在文化仪式中生成、传播,因此俗文学研究不能只着眼于文本,不能脱离它生存的文化生态。尤其宋以前的俗文学研究,要重视其原始写本的整体信息。”伏俊琏表示。车振华也提出,要重视俗文学故事的发生、演变和传播历程及背后成因,重视俗文学作为民俗学和地域文化资料的重要意义等。 记者 张清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