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在场·前沿·深度

http://www.newdu.com 2018-02-20 文艺报 王晖 丁晓原 参加讨论

    作为具有悠久现实主义传统和强烈时代性的非虚构文体,报告文学全力聚焦新时代、倾情表现新故事,呈现出在场、前沿和深度之特质。
    2017年的报告文学,借着新时代的引力风生水起、跃动多姿,一方面是新时代的种种大观,激活了报告文学作家书写生活现实的热情,另一方面,读者对于纪实信息获取的需求,助推着近年来包括报告文学在内的非虚构创作的持续走热向高。
    2017年注定要成为具有标志意义的年份。这一年,中共十九大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正式启航。“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作为具有悠久现实主义传统和强烈时代性的非虚构文体,报告文学全力聚焦新时代、倾情表现新故事,呈现出在场、前沿和深度之特质。
    在场:国家战略的艺术呈现
    王 晖:新时代的文艺创作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就仍然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既是经典文艺的本质特征,也是中国文艺的历史传统,更是文艺创作者价值观的最重要体现。作为具有强烈新闻性和现实性特质的文体,2017年的报告文学创作又一次展现出它的锐利和魅力,在对生态保护、扶贫攻坚等国家战略的艺术呈现上用力最多,体现出满满的“在场感”。
    何建明的《那山,那水》以浙北湖州安吉余村这样一个典型个案为例,形象化地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社会发展之道,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所带来的成效。历经12年,余村环境美若仙境,人心向善向美,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对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发展模式的舍弃,而更加注重生态均衡的可持续科学发展。另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河北塞罕坝林场,则成为2017年诸位报告文学作家描述的焦点。蒋巍的《中国读本:塞罕坝》以“金木水火土”为喻书写塞罕坝的传奇故事,李青松的《塞罕坝时间》旨在表达“绿是发展方式,也是生活方式,而美是强国的目标”,李春雷的《中国塞罕坝》着力描写的是塞罕坝人追求绿色生态梦想的顽强与执著,王国平的《好一个大“林子”》则重点写林场的今昔对比,并从生态思想和精神力量角度挖掘塞罕坝人的内在动力。此外,还有梅洁的《走过东线》写的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先治污后调水的举措,凸显东线工程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丁燕的《尼西村的“童话”与“变化”》则表现藏区民众对大自然的自觉保护。
    报告文学对于扶贫攻坚的表现,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李朝全的《国家书房》写作家金兴安帮助安徽定远县蒋集镇农民创建全国第一个农家书屋,目的是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金兴安的行动正是中国政府为农村建立60万个农家书屋计划的一部分;纪红建的《乡村国是》通过对贵州、云南、广西、湖南、陕西、江西和福建等贫困地区202个村庄的田野调查,获取了大量中国扶贫脱贫的第一手资料,对精准扶贫和产业扶贫的路径和规律做出形象化叙述;另有李春雷在《妮妮下乡》里写省文联干部王海妮主动请缨到甘肃定西临洮县任村第一书记,不遗余力“精准扶贫”的故事。陈崎嵘的《航民:一个共富的村庄》、郑旺盛的《庄严的承诺——兰考脱贫攻坚纪实》等也各有特色。
    丁晓原:2017年的报告文学,借着新时代的引力风生水起、跃动多姿,文坛内外广为看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是一个非虚构的时代。一方面是新时代的种种大观,激活了报告文学作家书写生活现实的热情,另一方面,正像小说家王安忆、贾平凹最近说的,“非虚构的东西好看”,“纪实性的文章看起来特别有味道”。急剧流变的现实生活具有无限的丰富性、复杂性,甚至是戏剧性,远胜于想象力庸常的虚构作品。读者阅读兴趣的部分转移,他们对于纪实信息获取的需求,助推着近年来包括报告文学在内的非虚构创作的持续走热向高。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砥砺奋进成为今年的主题热词,报告文学因此也更具“十九大年”的鲜明特质。关乎这一大的背景,所以,的确如你所说,2017年度有关国家战略的报告文学成为创作的一大亮点。
    王 晖:除了上面所说的两个方面,对道德模范的关注也成为2017年报告文学的一个聚焦点。李春雷的《初心》和王国平的《当代焦裕禄:廖俊波》都以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为描述对象,写出了一个有情有义、有血有肉、有烟火气的真实的时代英雄。李鸣生的《德能无量》写广州黄埔卫校校长欧阳焕文的“德能教育”,以孝道感恩、弟子规为抓手,将道德教育深入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拥有高尚道德人格。范小青等人合著的《最美江苏人》描写近几年涌现出的江苏道德模范。任林举的《此心此念:太行之子吴金印》记录的是全国优秀乡镇党委书记吴金印,作品以饱蘸深情的笔触再现这位“情系群众家长里短的知心人、与时俱进引领群众发展致富的主心骨”。丁晓平的《铁汉丹心》写的是全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先进典型、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张进的先进事迹。高凯和刘镜合作的《初心》描述从长工到副省长的李培福如何在毛主席“面向群众”题词的激励下,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谌虹颖的《放歌天地间》书写“时代楷模”阎肃德艺双馨的艺术人生。我特别看重的是这些作品以生动个案所体现的“国家唤善、社会思善、人民盼善、党员为善”的现实诉求。
    丁晓原:新时代是先进模范辈出的时代。在他们身上体现出的中国精神和中华民族的风采,是报告文学书写的重要内容。2017年这类作品发表出版较多,其中有不少作品所写人物洋溢着鲜明的时代精神,展示了卓然崇高的人格力量,读来尤为感人。除了你提到的这些作品外,还有徐富敏的《永远的李保国》,吴晶、陈聪的《大地之子黄大年》,李万军的《因为信仰》等作品也值得我们关注。《永远的李保国》写的是一位寻常的科技工作者,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太行山。让李保国“永远”的是人物身上所体现的鲜明的时代精神和卓异高尚的个体人格。作者用一系列具体的有表现力的故事和细节,将人物真实真切而感人地推置读者面前。李保国为了他的事业,把自己变成农民,把农民变成专家。这里的叙述没有高大上的形容词,有的只是简单的记写,但静默的文字却将李保国这位当代太行山上的新愚公形象树立了起来。吴晶、陈聪的《大地之子黄大年》主人公是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教授。“当人们含着热泪传颂这个名字的时候,他已经永远闭上了双眼”,“有人说他是大地的儿子,因为他一生与地球物探相连。有人说他是璀璨的流星,那燃烧的生命之火,仍在大地深处,漫散炽热”。读着这样的文字,我们无不为之动容致敬。《因为信仰》让读者知道了信仰的力量和意义。作品所写的人物王新法曾经受到诬陷锒铛入狱,丢了公职。因为信仰自主创业,精忠报国;因为信仰,致富后不忘扶贫帮困,成为“全国脱贫攻坚模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