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规范词语和外来词语 规范词语要不断吸收外来词语丰富自己,而不是排斥外来词语的吸收。汉语吸收外来词语数量始终有限,那首先是因为汉语言文字本身的规律所影响,汉字不是拼音文字,就不如拼音文字的语言互相吸收词语那么容易简便。其次,全社会是否开放和各国交往是否频繁、外语水平是否得到提高等社会因素也影响外来词语吸收的多少。 近十几年来,中国全方位开放,和世界各国交往频繁,外语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加之不少公派、自费的留学生来来往往,从社会角度看,是吸收外来词较好的社会环境。香港、澳门、台湾省和中国内地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有十分频繁的来往,而香港、澳门和台湾省的流行的词语中有较大量的外来词,为标准词库吸收外来词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这是标准词吸收外来词的一极好外来条件。 外来词的构成有音译、音译加汉语语素、音译加意译、借用几种。目前还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新的情况,就是构词形式以英文字母和汉字联合组成,应用之广可以用 “卡拉OK”一词为代表。卡拉OK已被用于中国内地及港台地区报章、营业招牌之上。这种构词形式过去在书面语上是少见的,也不宜提倡,近几年多起来,例如: A股 B股 H股 X光 B超 T恤 A君 B城 C小姐 VIP咭(贵客卡) 24K金 BP机 维他命B 维他命C “卡拉OK”式的词以后会不会更多起来,当然要看自然的发展。过去汉字书面语是不出现阿拉伯数字的,现在出现了,而且为大陆官方语文机构所正式规定,这是横写式书面语的变化。英文字母也出现了,这也是变化。 “卡拉OK” 一词被这样广泛地接受,是个首例。 在香港部分书面语中,以中文为主,夹杂不少英文词是常见的现象,不仅人名、地名、牌子名直接用英文,一些述语也用英文。我认为较好的做法是正文全部用中文,需加英文的地方,放在该词后的括号内。比如《明报月刊》(1993年6月号)有一篇题为《药物对营养吸收的干扰》的文章,全篇用中文,很多药名和术语,先用中文,再把英文放在括号内。抗胆固醇药如奎传(Questran)、高立秩(Colestid)已广为人乐于采用。它们都会降低人体对维他命A、D、E、K以及对叶酸的吸收。这样比中英文夹杂着写要规范。 目前香港中国语文学会词库工作组在研讨建立 “外来概念词词库”的问题,1993年7月11日出版了《词库建设通讯》,这问题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兴趣,能将外来词做一番全面整理工作是很重要的。规范词语库中能有外来词库的地位,是一种语言先进的表现。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2。 2.《现代汉语词典(补编)》,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2。 3.《汉语新词新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北京),1993。 4.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三次编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李行健,1993(未发表)。 5.《北京土语辞典》,徐世荣编,北京出版社,1990。 6.《汉语北方话词汇初步考察》,陈章太,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1993)交流论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