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哈燕社的历史、现实与未来——《文化工程》序言

http://www.newdu.com 2018-01-22 中华读书报 裴宜理 参加讨论

    
    《文化工程——哈佛燕京学社与中国人文学科的再建:1924—1951》,樊书华著,方堃杨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10月第一版,49.00元
    今天的中国大学急切地把“全球化”作为创建二十一世纪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指标。但这远不是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第一次试验。早在民国时期就有许多中国大学致力于与世界前沿教育接轨。用庚子赔款建立的清华大学就是其中一个突出的例子。另一个就是在美国和欧洲教会帮助下建立的一系列新教和天主教大学。这些面向全球化教育的尝试引发了许多争议。其初衷与如今的中国大学相似,即学习国外先进教育与发展适合中国的教育模式,这两大需求要努力达到能让人接受的平衡。
    从民国时期到现代,哈佛燕京学社(以下简称“哈燕社”)都是大力推动高等教育领域中西交流的有影响的支持者。哈燕社于1928年成立,到1951年其主要活动在中国大陆停滞。樊书华教授《文化工程——哈佛燕京学社与中国人文学科的再建:1924—1951》一书基于丰富的原始档案资料,极具洞察力地阐释了哈燕社早期历史中鲜为人知的故事,一些是光荣的,而另一些是不光彩的。樊教授著作围绕哈燕社的主旨与经营中的矛盾,反映了理念与利益的冲突不仅在国家之间,更在国家自身当中。应如何开展中国研究——是用英文还是中文,是运用西方的科学研究方法还是遵守中国传统的研究思路,是将范围限制于人文学科还是将社会科学学科也涵盖在内,它是否是实现其他目标的工具(福音主义、民族主义、大同主义等等)——都是严肃的学者们从当时到现在仍在争论的议题。最近,北京大学新设燕京学堂引发的争议表明这些议题即使在今天仍很敏感。
    新发展
    从哈燕社1951年在大陆工作终止到现在已六十五年,现在她已极大地改变和扩张了它在亚洲的学术活动。在日本史专家赖肖尔教授(EdwinO.Reischauer)的领导下,除了中国大陆,哈燕社还将学术合作的大学以及研究机构延伸到了中国港台地区、日本及韩国。接下来哈燕社也将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建立联系。除此之外,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哈燕社在亚洲的活动仅限于支持在中国的教会大学开展国学研究不同,她从1954年开始了访问学者项目,专注于从亚洲大学挑选和支持年轻有为的学者在西方(主要是哈佛大学)进修。今天,访问学者(主要是来自亚洲合作大学的学者)以及访问研究生(来自亚洲合作大学的博士研究生)仍是哈燕社的重要项目。
    自1979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后,哈燕社恢复了与中国大陆的大学以及研究机构的合作关系。今天哈燕社同中国二十所高等教育机构建立了伙伴关系(此外还和亚洲其他地区的三十所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哈燕社因此拥有来自亚洲地区主要大学的几千位学者组成的卓越而且活跃的校友网络。在同香港大学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合作中,哈燕社为在东南亚攻读博士学位的年轻学者开设了奖学金项目。在和德里的中国研究机构合作中,哈燕社为在中国研究领域攻读博士学位的印度学生提供奖学金,使这些学生能够在中国和哈佛学习中文以及撰写博士论文。在和亚洲地区友好大学的合作中,哈燕社为新兴研究领域(例如城市研究、人文医学、大众政治、世界文学等等)的年轻学者以及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提供有关人文和社科的“学科拓展”训练课程。在这些项目中表现突出的研究者将有资格获得奖学金,继续在哈佛一年的研究和学习。
    在哈佛大学,哈燕社(一直是一个独立的组织,在法律和财政上同哈佛大学分离)努力在更广阔的学术环境中为访问学者和访问研究员提供更多的奖学金。所有访问学者以及研究员都能从哈佛的教员中分配到一位导师,鼓励他们同导师一同进行定期的学术研讨。访问学者会在研讨会中展示他们的研究,导师主持会议,研讨会在哈佛公开进行。访问研究生将同哈佛人文和社科领域的博士研究生一同参与论文写作训练课程。哈佛教员、硕士生及博士生发现他们通过和哈燕社的紧密联系,比原先仅有的师生互动学到了更多东西。
    在哈佛之外,哈燕社致力于支持具有影响力的亚洲学者面向西方听众。例如,资助他们在由一流亚洲研究学者参与的美国亚洲研究学会年会上演讲。哈燕社还资助了一批出版项目(英文以及中文的学者专著和期刊,用亚洲语言写成的针对重要学者著作的在线书评等等)。哈燕社同样针对亚洲本土学者在哈佛大学、美国亚洲研究协会以及其他地区举办的重要亚洲研究会议提供旅行资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