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知识服务、融合出版创新项目不断涌现,出版发行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探索已经进入改革深水区,如何更快速、更高效地进行数字化转型,通过知识服务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本期《出版周刊》5版关注出版发行数字化转型这一话题,想通过业内人士的思考,给读者更多的启发。 数字化转型,已成当今出版业应对出版载体和传播方式变革、顺应数字化发展潮流的主要战略选择。1月12日,在北京举行的以“知识服务模式创新、融合发展业态创新”为主题的第十一届新闻出版业互联网发展大会,发布了《2017年新闻出版业互联网发展报告》,政府主管部门、行业专家以及出版单位、发行企业、技术服务商等聚集一堂,共同探讨新闻出版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前景。 内容产业刮起付费东风 所有出版企业都必须进行数字化转型,才能抓住不断涌现的新机会,保证持续前进不掉队。互联网时代,传统出版企业面前只有两条路,要么走向数字化,要么等着被颠覆。为了抓住机遇,出版社要注重提升出版最本质的功能——知识服务,用新技术使知识的传播、文化的传承、信息的传播更有效、更快捷、更准确。 《2017年新闻出版业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是知识分享全面爆发的一年,以知乎、得到等为领头羊的全民学习知识付费,逐渐被年轻人接受并持续消费。“图书内容被解构、拆分成课程,做大了知识服务的供给侧市场,作者分享知识的优先渠道不再是出书,而是讲课。”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看来,知识变现的渠道越来越多。 根据阿里应用分发平台发布的2017年二季度应用行业报告显示,以“90后”为主的知识付费用户已达到5000万,预计2017年知识付费的总体规模将达500亿元。“内容付费的风口不仅来了,还会越来越大。”魏玉山认为,网民为内容买单的消费习惯正在养成,这对于出版单位是个极大的利好。“传统的知识服务平台以庞大、稀缺、专业、结构化的资源库,坐拥高端、刚需、购买力强的消费群体,应该成为知识服务的主要供给者。”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几年,在各级财政和主管主办单位的支持下,出版单位在各类垂直领域的知识服务平台和知识资源数据库已经陆续建成。如中华书局古联数字技术公司的中华经典古籍库、人民法院出版社的中国法律应用数字网络服务平台法信、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的知识服务平台、中国激光杂志社的中国激光移动知识服务平台、化学工业出版社的化工知识服务平台在市场上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副司长陈建军表示,2018年,总局将着力把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引向纵深,开展新闻出版业数字出版“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中期评估工作。陈建军说:“总局将推动规划实施,研究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升级完成情况,开展数字化转型升级动态评估;全面推进数字出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推动少数民族文化、数字出版工程;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与科技融合工程,推动项目标准实施应用与推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