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汉语词汇研究的重要突破——评《汉语词汇核心义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18-01-20 光明日报 蒋宗许 参加讨论

    汉语词义研究,是一个既古老而又青春焕发的命题。说古老,可以说它是与语言俱来的。我们睿智的先民,他们对汉语词义的探讨从未停止过,先秦的著作中,保存了大量的词义研究的材料。诸子中关于名实的论辩,更是汉语词义理论探讨的太羹玄酒。历代的语言学家们,焚膏继晷,覃思穷年,将汉语词义研究推向了一个又一个的高峰,从而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说青春焕发,是二十世纪以来,伴随着现代语言学理论的逐渐成熟,汉语词义研究无论在方法还是实绩上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老一辈语言学家们著述之多,可谓充栋汗牛;内容之博,亦庶几地负海涵。其间最为学人推尊的,是张相氏的《诗词曲语辞汇释》筚路蓝缕,而蒋礼鸿先生的《敦煌变文字义通释》拓土开疆。
    近一二十年,汉语词义研究霞蔚云蒸,气象日新,学人们从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角度继往开来,或致力于理论探讨,或钩索诠释疑难词汇。春兰秋菊,各擅胜场。2013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推出的由王云路教授和王诚博士撰写的《汉语词汇核心义研究》(下称《核心义研究》)实现了汉语词义研究的历史性突破,从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一、坚实的理论基础
    传统的词义研究基本上不脱本义、引申义的窠臼,清人江声所谓“本义明而后余义明,引申之义亦明”即代表了传统的观点。的确,这不失为词义研究的重要手段,由此而取得的成果也十分丰硕。但是,由本义而入的研究方法也有着自身无法回避的矛盾,因为汉字的来源十分复杂,同一个汉字最早的写法往往异形,每一个字形都代表着造字者的形象与抽象的思维,尔后汉字从小篆到楷书的字体演变又掺与了改造者的主观意识,因之所谓本义就变得有些扑朔迷离;再则,由于时空的距离,文字形体与文献中的运用互不搭界的现象也多少存在,这同样导致了在词义研究方面的歧互。因为研究者各自所据的形体不同,用以辨析的文献或异,结论当然也就难以混同,许慎《说文》之类被诟病处多源于此。于是,学界又有了影响不小的“原始义”的命题——即某词见于文献的最早用法,试图弥补上述的缺憾。但是,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这个“原始”就很难把握。鉴于上述困惑,有学者提出了“核心义”的界说,并且也有一些具体的实践。可惜,他们的措施是基于事实平面的辨考,将主张和观念纳入具体词义的分析中,理论则不免显得苍白而不成系统;其次,主张者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核心义的分析未成规模,自然难以对学术界产生导向性的影响。
    《核心义研究》的问世,上述的弊病和不足终于得到了实质的改变。该书“旨在探讨汉语词义发展演变的制约机制和词语内部意义之间的深层联系,初步建构核心义研究的模式”。它总结了历史,全方位地建构了核心义研究的框架,作者认为:“核心义是多义词的纲领,一词多义的材料可以用核心义这个纲统率起来。”“词的核心义和基本读音是制约汉语词义发展的两大要素。”作者将传统的词汇本义引申义的分析和清儒段王而下的“因声求义”的主张熔铸提升改造而建立起新的理论模式,其特点是全面突破了词汇历史研究“本义、引申义”的桎梏,主要是从纷繁的词义中,抽象出词义的精神实质,再将多义词的所有义位纳入核心义的系统解析验证,进而提纲挈领,以简驭繁。书中通过大量的语料分析,理论随之而坚实,核心义研究的全新模式也因之而昭昭井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