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以文物看文明 以文明扬自信

http://www.newdu.com 2018-01-20 人民日报 刘阳 参加讨论

    3000年前,周朝贵族何铸造了一件青铜尊,他在尊底有限的范围里,用122字铭文最大限度地记载了父辈们和新王姬诵的功绩。3000年后,当考古学家在122字铭文里发现“宅兹中国”4个字的时候,无异于在方寸之间看到埋藏了千年的谜底——这是关于“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
    数以亿计的文物,是中华民族的祖先留下的与今天的我们对话的密钥。沿着光阴的甬道走来,如果国宝会说话,它们会告诉我们怎样的故事?又会透露先辈们留下的哪些智慧和秘密?
    继《国家宝藏》后,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再度在电视荧屏上掀起了文化遗产热。通过这些以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电视节目,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中华文明在历史中生长的脉络和痕迹,更能为我们今天的发展树立起民族文化自信、找寻到通向未来的路径。
    “因为刻骨,所以铭心”
    一部中华文明的视频索引
    在我国博物馆现存的唯一一件文字镶嵌绿松石兽骨上,完整地记录了商王的一次田猎:壬午日,王在昭塞巡游,为了田猎而进入麦山之麓,捕获了一只野牛。这块出现在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中的甲骨,是我国至今已经发掘的15.4万片甲骨碎片中的一片。
    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可见最早的成熟文字,有了甲骨文,中华文明就有了记录与传承的工具,经过演变传承,祖先从个体到族群的所有情感、知识、思想、经验,通过文字一代代流传下来,中华文明得以塑造与传承。如纪录片中所说,“因为刻骨,所以铭心”。
    1月1日开始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的《如果国宝会说话》,每集5分钟,以中国历史纪年来建构百集国宝的顺序。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经过历时5年的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全国登记的可移动文物数量是1.08亿件,其中珍贵文物380多万件。如此庞大的文物数量,仅有百集的纪录片如何取舍?
    “全长100集的纪录片,每集有一个主要文物,还配有其他辅助文物。5分钟的体量,我们没法展开,但力求选择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对文明进程具有推进或改变作用的文物,在中华文明形成与传扬中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以及能反映生产力水平、人民创造、时代精神、文化传统的文物。因为‘文明进程’的定位,我们拍摄的文物自然会成为以物质文明史角度出发的中华文明的视频索引。”总导演徐欢说。
    2015年,中宣部、国家文物局、中央电视台联合启动了《如果国宝会说话》项目。《如果国宝会说话》总体分为4季,第一季为新石器时代到战国时期;第二季从秦汉到三国两晋南北朝;第三季为唐五代宋辽金夏;第四季为元明清。目前,第一季拍摄和播出已经完成,其余3季的拍摄正在进行。为了让更多观众看到“国宝”,全国各地的博物馆纷纷拿出了镇馆之宝。据了解,仅故宫博物院就选送了凌家滩玉器、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宋代孩儿枕等多件来自中华文明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文物。
    “如何让丰富的文物资源活起来,切实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命题。”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说,近年来,通过提升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大精品展览的供给、推进互联网与文物资源的跨界融合等工作,文物展示和传播手段得到不断创新,“而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无疑是文物普及方面的又一次全新探索。文物正越来越好地融入时代需求,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