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这一重要论断,为中国文艺指明了前进方向。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论断,对于纠正当前文艺发展中的一些不良偏向,解决中国文艺前进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困惑,更加坚强有力地推进文艺事业发展,充分发挥文学艺术的功能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千百年来,正因为文艺自觉承担了这样的光荣使命,在漫漫征程中坚定了人的意志,增益其所不能,在苦苦求索中指引了方向,点燃前进的灯火,文艺才拥有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文艺工作者才获得了人民大众的爱戴和尊崇。文以载道,文以化人,这是文艺的天然使命。 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题材可以千种万种,风格可以千差万别,手法可以不断创新,但是,文学艺术的终极目的,必须是完善人、提升人,维护公德良俗,推动文明进步。作家和艺术家必须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使人们的情操得到陶冶,灵魂得到涤荡,境界得到提升。 反观当下的文艺创作,铸造灵魂的神圣使命在某些人那里正被日渐淡化和忘却。少数创作者为了金钱名利,不分善恶美丑,混淆是非观念,为了博取眼球,在作品中肆意展示暴力、欲望以及所谓的“人性之恶”。还有一些创作者,宣称自己的创作只是为了自我宣泄,“为自我写作”、“为快感写作”成为时髦的口号。文艺创作当然需要有自我,没有自我体验,没有深刻感知,只能陷入观念化的演绎之中。但是,文艺创作不仅仅是一种个体行为。作品一旦发表出去,呈现在受众面前,就不可避免地要影响他人,有些作品可能还会影响千千万万的人,而罔顾社会影响,只求忠于自我,只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也有一些创作者,将艺术与道德对立起来,号称只为艺术负责,不承担社会使命。文艺的特征是审美,这固然不错。但是,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纯粹的美。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美从来都是与诸多社会性因素交织在一起的。文学艺术圆润的结构、优美的旋律、诗意的语言,终究是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更生动有效地将内在的精神意蕴传达给受众。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两个“最能”,既是对文艺功能和地位的至高评价,也是对当前和未来文学艺术的巨大期待。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必须明确责任和义务,抛除私心杂念,胸怀大义,不辱使命,通过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为文明助力,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二、用中国精神铸就文艺之魂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那么,我们用什么去铸造文艺的灵魂?那就是中国精神。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人类生活的快速变迁,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的日益凸显,导致文化领域出现了异常复杂的情况。各国家、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互融已成为常态。在这种情况下,各种思潮、各种观念,此起彼伏,令人目眩。我们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开放世界,也迎来了一个必须在众声喧哗中有所选择、有所坚守的时代。那么,我们靠什么立足和坚守呢? 放眼世界,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其根脉都深植在它的民族精神之中,并以这种民族精神建立起它的独特性,在世界多元文化中抢占一席之地。丧失了精神独特性,一个国家的文化就失去魂魄,无以立足。对中国文艺而言,坚守中国精神,弘扬中国精神,是理所当然的选择。 (责任编辑:admin) |